第766章 不正式奏对(1/2)
人的身体状况达到极限就会出现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休克了过去。
人的精神状态一旦承受不住一样会昏厥,同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将人逼得昏厥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任谁知道都会评价一句:蛮横无理。
楼令跟华元不是好友,只是同样不存在私仇。
今天,楼令是以晋国中军将的身份在向作为宋国执政的华元施压,出现任何的结果都是属于国家的较量层次。
国家与国家的较量,不就是各凭手段吗?
当然了,国家层次上的较量,施行了手段有所获利,还要能够扛得住对方的报复。得意一时却是输了所有的例子,历史上并不少见。
这一次博弈的出现,其实就是宋国想从棋子转为棋手,没有被晋国察觉到便罢了,晋国发现再实施行动属于一种必然反应,亦是宋国应当承受的反噬。
宋国是棋子?他们在晋国与楚国的较量中,确实是作为棋子的存在。
开始之初,宋国很乐意当一枚棋子,主要是借力晋国抵抗楚国的不断入侵。
如果晋国一直玩争霸的游戏,宋国会愿意一直充当棋子的角色,问题是晋国玩腻了争霸想要换种玩法。
争霸是什么?大抵上就是不涉及生死,分出输赢就各自安分一段时间,舔好了伤口自行决定要不要再闹幺蛾子。
因为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较量,所以对手会一直存在。什么时候自己衰弱下去,或是对手重新崛起,对手没换的又一次竞争继续开始了。
所以是怎么回事?晋国跟楚国陆陆续续打了一百五十多年,闹到最后晋国分裂成三个国家各自坚挺,楚国还是那个南方霸主。
玩呢?
闹呢?
要说有什么贡献就是晋国保护了宗周体系的这个文明,晋国与楚国一块贡献了不少成语典故,思想领域上的思潮一点没有,各种学派是步入战国阶段战争更为残酷才相续涌现。
真要是涌现出什么思潮,不至于说强横一时的魏国还是在走争霸的老路子,带歪了赵国、韩国、齐国、燕国和楚国,轮到绝地求生的秦国宗室全盘接受大一统思想并展开实施。
在秦国之前并不是没有国家在军事实力上能够横扫天下,不是说齐国或楚国,指的就是晋国。
齐国最为强大的时候,当时各种异邦并不弱小。等齐国达到鼎盛时期,天下列国已经缓过劲来,尤其是南方的楚国尤其强大。以齐国的实力确实是无法横扫天下。
楚国是一个老牌强国,长时间是两个超级强国之一,只不过他们得益于位处南方,也受限于位处南方的困扰,比之齐国横扫天下的可能性更低。
让楚国受到限制的地方太多,无论是政治或是地缘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先说楚国的地理因素困扰。他们因为起步比较早的关系,扩张起来确实很容易,非常要命的地方在于打下的多数地盘几乎需要从零开始发展,更有偌大的云梦泽将楚国一分两半。
在政治方面,楚国的内耗不比晋国低,乃至于可以说看似没有出现多么激烈的内战,碍于地形因素带来的割据却是谁都无法解决。他们无论是强大或虚弱的时候,全国十分力量能够使用最多也就六七分,真的无法实际调动更多了。
在内耗方面,晋国一样显得很严重。要说晋国的贵族跟楚国封君有什么区别,可能就是显示在晋国一众卿大夫的大局观更强方面吧。
要论大局观,楼令惊讶地发现宋国君臣一点不弱。
在之前,晋国是联合列国对抗楚国的格局。
观察到晋国出现明显变化的宋国君臣,他们清楚无法当大哥,试图组局让楚国扛起大旗。
楼令不会允许宋国跟楚国走到一块。
宋国强大吗?反正他们真的不是那么弱小,当前是列国中的第二经济强国。
若是宋国成了楚国的盟友,军事上能够帮到楚国多少先不提,仅是向楚国输送经济利益,能够很快让楚国恢复元气。
楚国在四次大战中先后损失了二十多万人口,并且还是青壮的人口,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实力?所说得是更快恢复军事的实力,不是说人死可以复生,亦或是凭空变出人来。
经济的条件一旦很好,可以从外部获取资源,内部的劳动力短缺就不会显得那么致命。因为在外部获取到资源,所以内部的各种复苏会增速,不缺吃喝的人更加敢生,人口很快也将获得快速增长。
“宋国的人口约有七十万?”楼令来找晋君周复命,聊到了宋国的各项指标。
并没有多少信息来源渠道的晋君周被问得只能眨眼睛。
谁都知道宋国因为地理因素得了很大的经济便利,可要说宋国的其它数值,很多人可就要抓瞎了。
晋君周倒是对本国有多少人口感到好奇,问道:“寡人之国,口众可多?”
楼令摇头说道:“宋国的人口是臣猜测,并不能作准。”
晋国现在有多少人口?
楼令对自家有多少人口大概有谱,各种阶级加起来该是超过四十五万。
至于说晋国到底有多少人口,哪怕楼令一直在关注其他家族的人口数量变动,真的是拿不出一个靠谱的数据来。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卿位家族的人口一直是上升趋势。
当前的第一家族,不止是晋国内部最强大,可能也是整颗星球上最为强大的家族,郤氏的人口恐怕有个五十五万以上?
拥有人口数排在郤氏后面的便是楼氏,排在第三的家族是范氏。
范氏应该有四十万左右的人口。
往下便是荀氏,他们的人口约是三十万左右。
再往下排,排在第五的家族不是邯郸氏,乃是魏氏。
魏氏的人口绝对超过二十万,可能达到二十五六万之多。
邯郸氏的人口估计有十七八万?
当然了,那是直接归属于各个家族治理的人口,没有将那些附庸家族的人口算在内。
那样算就显得很离谱,郤氏、楼氏、范氏、荀氏、邯郸氏再加上魏氏,他们治下的人口就快占了晋国的一半之多。
这几个家族可不止是光有人口,能够征召出来的军队一样很庞大。
提前想了好几步的楼令,他没有可能不悄悄窥视几个家族的动员极限。
楼令在窥视其他家族之前,一定会尝试了解自家的情况。
进行动员,算上附庸的话,楼氏目前应该能够动员出七万左右的私军。这一部分动员不将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或健妇算进去,只统计经过训练的群体。
怎么说群体,不直接说男性青壮?因为当前的妇女也被计算在紧急征召之列,即便是到战国也有征召健妇上阵作战的习俗。
郤氏的可征召兵源最多,数量绝对在楼氏之上,恐怕是接近十万的数字。
楼氏是楼令抢抓,也就是将指标硬顶上去。
郤氏是本身就有那么厚的底子。
那么,范氏和荀氏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底子,只是跟郤氏没法比。
范氏拉出全部的私军,数量应该只比楼氏略少。
荀氏没有遭到来自外部的削弱,他们却是由于内部不稳,实力不断自我衰弱,目前能拉出四万战兵都算多了。
魏氏不是卿位家族,他们拉出三万左右的战兵绝对没有问题。
相反作为卿位家族的邯郸氏,他们可能出动两万战兵就是极限。
晋国其他的中小家族呢?根据楼令的了解,中小家族普遍出现了人口减少的现象,尤其是战兵的数量都快无法支撑纳赋了。
怎么会那样子?简单就是因为长年征战下来,身板不够厚的家族撑不住,即便是屡次对外获胜,有所缴获是出兵最多的卿位家族分润到更多。
其实就是跟赌博一样,资本更厚的话,可以经常输,赢一把就赢回全部;没有多少资本等不到赢那么一次,事先将底裤都输掉了。
卿位家族出兵最多,同时担负脑力的运动,并且还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付出多少拿多少而已,不算欺负人吧?
简单的说,要是晋军败了,卿位家族损失数千或更多,其他家族损失数十到数百,能一样吗?
什么能力越大便是责任越大,玩搓茶壶许愿的把戏啊?
大能力者愿意普世救人,那是他有着高尚的情操。
若是大能力者想要毁灭世界,可就真的是:毁灭你,与你何干了。
鱼池之殃这种道理,诸夏的先辈很早就已经知道。
晋国的贵族远比其他国家的贵族活得更现实,太知道叫苦没有用,唯有奋发图强才是硬道理了。
当代的晋国贵族要庆幸一点,可算是换上了愿意让他们休养生息的楼令来担任中军将,继续让郤武子掌权,不出三年还要有更多的中小家族破产。
晋君周为什么越来越对楼令感到放心?不单单是因为楼令拿出取代周王室的计划,跟楼令愿意让其他家族获得喘息之机也有关。
“怎么发起呆了呢?”晋君周发现楼令失神,倒是没有觉得不受尊重,认定是一定在想极为重要的事情,不做出任何打扰的行为。
楼令是在重新估算晋国到底有多少人口。
不那么靠谱地猜测,楼令认为晋国当前的总人口应该是接近五百万这个数量。
只不过,大概是跟楼氏的情况差不多,里面光是奴隶要占近百万之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