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荷花簪(1/2)
听了长乐的话,老夫人心中放下一些。她看向长乐,越快越喜,不由一手拉着王瑾一手拉着长乐,道:
“瑾儿,以后你是姐姐,长乐是妹妹,你们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不用再姑娘长姑娘短的,就以姐妹相称吧。”
长乐感动起身:“恭敬不如从命,老夫人,瑾姐姐,是长乐高攀了,谢谢你们从没有把我当成外人,长乐十分感激,此生无以为报。”
说着,眼圈红了。她真的感谢老夫人在她走投无路时这的收留,是雪中送炭的恩情。
“长乐妹妹。”王瑾规矩还礼,不悲不喜,面无表情道。
她的淡漠疏离,长乐装作看不见,就算娘亲在世,自己仍是受宠的宁家嫡女,按照家世,按照渣爹官职,自己也属高攀。
就像……就像小地方拼命考来一个公务员,一大家子引以为傲。而人家,祖祖辈辈是机关领导,家中还有传了几代的家族生意,根本没法比,没有可比性。
何况今时今日,自己在兰姨娘手底下,活下去都不易,若不是王老夫人好心收留,自己不定在哪里流浪,哪里有计较的资本?
再说,整个王家庄子上,都对自己礼遇有加,自己不是真正十岁,怎能和一个小姑娘一般见识?对王家所有人,长乐都心存感激,放低姿态,心甘情愿。
“老夫人,驱虫香包……”银屏适时提醒道。
“对了长乐,往年我也都派人做些驱虫香包在端阳节时候捐给寺庙,今年你来了,想请和药师一起参详着。”
“老夫人只管当长乐是自家孩子,长乐自是感激不尽,怎么还能用得上请字?捐给寺庙,能让长乐尽一份力,长乐欢喜还来不及。”这时候,人们对神佛非常敬重,如果有一丝污点,根本不让做。
看着长乐虔诚的表情,爽快应下,老夫人嘴上不说,心中也很满意。
……
长乐跟着王瑾一起回到院子,规矩行礼道晚安,各自回屋。
第二日,长乐就着老夫人的命令,来到药房,找药师一起商讨驱虫香包的配料。
药师姓孙,和药王同姓。人也很痴迷钻研药方,刚开始对长乐还有些抵触,后来看她真能提出中肯意见,两人一起讨论的方子可行性更高,很高兴,终于有人和他一起说说药材使用,和长乐一直讨论到日头偏西,还意犹未尽。
长乐虽说喜欢药房,可也不想时时刻刻泡在这里。
“孙先生,长乐打搅了。想着天气变暖,蒙老夫人收留,长乐别的不会,想取几味药,给老夫人做几个香包挂身上。”
孙老头兴致正浓,自然无不应。
长乐取了安神助眠的药材,给老夫人用,她经过此事,怕是会思想更多,睡不好。
又取了些提神解困的药材,做了分给银屏几个,小丫头们,春夏犯困,当不好差,不小心会被责罚。
但自己和二妞的针线活都不用提,还得央求银屏她们动手。艺到用时方恨少,这不是能勉强来的,拿枪指着她,估计一天也难做出一个能拿眼看的香包。
二妞跟着自己,抓药没兴趣,说话性子直,该让她做什么好呢?长乐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二妞亦然,只是自己没有找到而已。
长乐在屋里,画啊画。
二妞看见:“姑娘,你画的是团子?又不大像。怎么还有一只猫?这是什么?像棵松树,咋还有鼻子有眼的。”
“这是团子,可爱版的团子。这是凯蒂猫,我要自己设计独一无二的香包。”她要给老夫人、王瑾和自己设计香包。
“哦,谁家的猫起这个名字,真怪,叫什么蒂。我觉得没有咱家的团子好听。”
二妞忽然不说了,长乐也不语了。她想爹娘了,虽然才来了几天,好像过去了很久,她们和他们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长乐也想他们了。
但天天往外跑会给王家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来时给他们留下了银子,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怪不得古人爱对月伤怀,睹物思人。这种不得相见的滋味儿真的很郁闷。
银屏姐姐给力,一个晚上绣了香包出来。她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团子和凯蒂猫绣得憨态可掬,分外可爱,尤其是眼睛活灵活现的。
长乐按照自己的配方,装了香包。
近水楼台,她拿着两个香包到了王瑾屋外。
“瑾姐姐,长乐方便进去吗?”知道王瑾规矩多,她不会没有分寸的往里闯。
过了一会儿,丫头绿茗打着帘子:“宁姑娘,我们姑娘请您进去。”
长乐进去,看见端坐着的王瑾,手里拿了一本《女则》,她先问了好,然后把两个香包一并摆出来:
“姐姐请看,这是长乐设计的夏日里驱虫避蚊的香包,请姐姐先选一个,姐姐喜欢哪一个?”
王瑾看了看,仍是目无波澜,伸手选了凯蒂猫的那一款。
看王瑾没有闲话,长乐寒暄几句,告辞出来,准备往老夫人房里去。
“姑娘,这宁姑娘也是,拿着咱们家的东西,四处讨好。她不过是老夫人怜悯,才收留下的,现下竟想盖过姑娘您的风头……”
丫头绿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长乐脚步一涩。
“绿茗!”王瑾抬高了声音,“你太闲了!”
听不见绿茗的声音了。
权当自己没听见,长乐继续往老夫人那里去了。
……
这日,银屏来请长乐。
“长乐,李老夫人家中回信了,他们想试一试。你可愿意?”王老夫人问。
长乐点头。
“你的身份需要……”老夫人问。
长乐明白,谁家未出阁的姑娘游走在各个府邸给人看病?但她不在意。
“无妨,老夫人,实话实说吧。”现在遮掩,将来被人抓住把柄,不知道会多出什么事儿。
老夫人看长乐坦荡,道:“以后对外就说长乐是我新认下的干孙女,谁想说三道四,先来问问我。”
长乐再一次拜谢。
第二日一早,王老夫人带着刘嬷嬷银屏和长乐坐上了回城的马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