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蜀汉 > 第894章 天象有异,阴阳失衡!

第894章 天象有异,阴阳失衡!(2/2)

目录

然而,还没等他从赈灾的忙碌与忧虑中缓过神来,御史台的官员们便联名上表,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陛下,臣等有本上奏!”一位身形清瘦、面容严肃的御史,身着绯红色的官服,双手捧着奏章,大步走到朝堂中央,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硬。刘禅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但仍沉稳地说道:“爱卿请讲。”

“陛下,如今天象有异,阴阳失衡。关中地震,乃‘地龙翻身’之兆;黄河决口引发洪涝,此为‘水不润下’之象。这一切皆象征着君主失德,致使阴阳失和。究其根源,正是因为陛下推行度田之策。度田之举,扰乱民生,触犯天威,才引得如此灾祸降临。臣恳请陛下,即刻停止度田,以安民心,顺天意!”御史慷慨陈词,言辞犀利,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击在朝堂众人的心头。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面露忧虑之色,似乎被御史的话所触动;有的则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思索,对这番言论将信将疑。

“陛下,臣附议!”

又一位官员出列,拱手说道:“古有云,‘彝伦攸斁,则地震川竭’。如今灾异频发,正是警示我大汉当下举措失当。度田之事,已然引发诸多不满,还望陛下三思,暂停度田,以保社稷安稳。”

一时间,赞同之声此起彼伏,不少官员纷纷站出来,恳请刘禅停止度田。

他们的脸上带着急切与诚恳,仿佛度田真的成了万恶之源,只要停止度田,所有的灾祸与乱象便会瞬间消失。

刘禅静静地听着,脸色愈发阴沉。

他的双手紧紧握住龙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心中清楚,这些御史台官员的背后,必定是有人在暗中作祟,企图借天灾之名,阻挠度田政策的推行,以维护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特权。

“哼!”刘禅冷哼一声,打破了朝堂上的嘈杂。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威严,瞬间让朝堂安静下来。

“诸位爱卿,可曾想过,这灾异虽是天灾,然应对之策,才是彰显君主之德。朕推行度田,旨在清查土地,均贫富,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何错之有如今关中受灾,朕第一时间派人赈灾,就是要承担起君主之责,安抚百姓。而你们,却在此以天象为由,妄图阻止度田,究竟是何居心”

刘禅的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视着朝堂上的官员们,每一个眼神都仿佛能洞察人心。

那位领头的御史,被刘禅的目光一盯,心中不禁一颤,但仍强装镇定,说道:“陛下,臣等一心为社稷着想,所言句句属实。天象示警,不可不察。度田之举,确实引发了诸多乱象,还望陛下明鉴。”

他的声音虽然依旧坚定,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住口!”刘禅猛地一拍龙椅,站起身来,怒声喝道,“你等口口声声为社稷,实则为一己私利。朕看,你们是被那些豪强大族蒙蔽了双眼,成了他们的传声筒!”

刘禅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充满了愤怒与决绝。

朝堂上的官员们,被刘禅的雷霆之怒吓得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从未见过一向沉稳的皇帝如此动怒,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恐惧。

“来人!”刘禅高声喊道,“将这些上表的御史,以谋逆罪论处,即刻擒拿!”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陛下,万万不可啊!”几位官员扑通一声跪地,为首的一位老臣,白发苍苍,胡须随着他焦急的呼喊微微颤抖。

他抬起头,脸上满是恳切,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眼中满是求情之意。

“他们虽言辞过激,但罪不至死啊。”老臣的声音微微发颤,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带着一丝绝望的意味。

刘禅冷冷地扫了一眼这些求情的官员,目光如刀,仿佛能看穿他们的心思。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他们妄图扰乱朝堂,阻挠朕推行利国利民之策,背后勾结乱党,意图不轨,不是谋逆又是什么朕若姑息,何以服众,何以治理天下”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字一句,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一位官员的心头。

他的眼神中透着彻骨的寒意,仿佛能将这些心怀不轨之人瞬间冻结。

朝堂上一片死寂,官员们大气都不敢出,纷纷低垂着头,躲避着刘禅那锐利的目光。

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有的是因为恐惧,有的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来人!”刘禅猛地一声怒喝,声音在大殿内回响,震得人耳膜生疼。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

一群侍卫,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枪,鱼贯而入。

他们步伐沉稳,眼神坚定,迅速将那些上表的御史们团团围住。

御史们此刻才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有的御史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身体不停地颤抖着,眼中满是惊恐之色,仿佛看到了死神的降临。

而有的御史,则面露懊悔,他们咬着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与自责,似乎在为自己轻易被人利用而感到后悔。

“不,陛下,臣冤枉啊!”一位年轻的御史,突然大声呼喊起来,他的声音带着哭腔,“臣只是……”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侍卫一把捂住了嘴,拖出了朝堂。

其他御史们也被一一押解着离开朝堂。

他们的身影在大殿的地面上拖出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狼狈。

朝堂上的其他官员,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有的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参与其中,有的则在为这些同僚感到悲哀,还有的在思索着朝堂局势的变化。

但无论心中作何感想,他们都不敢再发出半点声音,整个朝堂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经此一事,朝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寒霜笼罩。

官员们行事更加小心翼翼,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再三斟酌。

刘禅的雷霆手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天子的威严不可侵犯,也让那些妄图阻挠度田政策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皇帝此次是动了真格,度田之策,势在必行。

刘禅缓缓坐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望着朝堂上噤若寒蝉的大臣们,说道:“朕推行度田,是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任何企图阻挠之人,都将受到严惩。如今灾异当前,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与朕同心同德,共渡难关,而不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刘禅的声音中,既有威严,又带着一丝期望。

“陛下圣明,臣等愿为陛下效命!”大臣们齐声高呼,声音整齐而洪亮。

然而,刘禅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既有敬畏,也有一些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度田之路,依旧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毫不退缩,决心要将度田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为大汉的未来开辟一条光明之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