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蜀汉 > 第895章 度田幽州,民风彪悍!

第895章 度田幽州,民风彪悍!(1/2)

目录

洛阳皇宫。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挺拔。

他面容沉静,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坚定与睿智,正专注地审阅着手中关于度田的奏章。

自推行度田政策以来,朝堂内外风波不断,世家豪强的抗拒如汹涌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刺杀、弹劾、流言飞语,种种手段层出不穷,试图阻挠度田的进程。

然而,刘禅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世家豪强越是抗拒,越证明度田戳中了他们的要害,大汉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

“陛下,冀州各地度田已渐渐落下帷幕。”费祎恭敬地站在朝堂中央,双手捧着奏章,声音洪亮地禀报道。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冀州度田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

刘禅闻言,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冀州度田能顺利完成,实乃我大汉之幸。传朕旨意,重赏在度田中立下功劳的人,让天下人都以他们为榜样,踊跃投身于度田大业。”

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对度田的决心。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洛阳城都沸腾了。

那些在度田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员和百姓,一时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他们走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投来羡慕与敬佩的目光。

“张大哥,听说您在度田中立了大功,陛下要重重赏赐您呢!”一位年轻的后生,满脸羡慕地对一位中年男子说道。

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脸上洋溢着自豪:“这都是陛下的英明领导,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度田是好事,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咱当然得好好干。”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一片欢庆声中,刘禅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赦封在屯田中丧命的刘封为国公。

刘封,这位曾经为大汉的度田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却不幸在与叛乱势力的斗争中牺牲。

刘禅对他的功绩铭记于心,如今,他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刘封的英名永载史册。

炎兴二年三月,洛阳城的皇宫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封爵仪式。

刘禅身着华丽的冕服,亲自将国公的印绶授予刘封的家人。

他的眼神中透着敬重与惋惜,声音低沉而庄重:“刘封将军为我大汉屯田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今日封他为国公,以表彰他的功绩,也让天下人知道,为大汉做出贡献者,朕绝不会忘记。”

刘封的家人接过印绶,泪水夺眶而出。

他们跪地叩谢,声音中带着哽咽:“多谢陛下隆恩,父亲若泉下有知,也定会倍感欣慰。”

封爵仪式结束后,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大臣们纷纷向刘禅进言,称赞他的英明决策,同时也对未来的度田事业充满了信心。

“陛下,冀州度田已然成功,如今我大汉国力渐强,百姓安居乐业。臣以为,可趁此良机,对其他州郡进行度田,进一步巩固我大汉根基。”诸葛亮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大汉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刘禅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再发诏书,准备对幽州进行度田。”

刘禅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天下宣告他的决心。

诏书颁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洛阳城,随后又像一阵风般,吹向了大汉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对幽州度田充满了期待与猜测。

在洛阳城的街头,几个百姓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诏书的内容。

“这幽州也要度田了,不知道会怎么样。”一位老者,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

“怕啥,冀州度田不是挺好的嘛。听说好多百姓都分到了土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满脸兴奋地说道。

“是啊,陛下推行度田,是为了咱老百姓好。那些世家豪强想阻拦,门儿都没有。”另一位中年男子,握紧了拳头,义愤填膺地说道。

而在世家豪强的府邸内,气氛却截然不同。他们聚在一起,脸色阴沉,眼神中透着愤怒与担忧。

“这皇帝真是铁了心要推行度田,连幽州都不放过。”一位身材肥胖的士族老爷,满脸肥肉抖动,愤怒地说道。

“是啊,我们的利益都快被他榨干了。得想个办法,不能让他这么得逞。”另一位身着绸缎的中年男子,眼神中透着狡黠,低声说道。

然而,他们的阴谋注定无法得逞。

刘禅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所动作,提前做好了防范。

他深知,度田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为了大汉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洛阳城的皇宫内,刘禅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幽州度田的具体事宜。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幽州度田成功后的繁荣景象。

“诸位爱卿,幽州度田关乎我大汉未来,切不可掉以轻心。朕命你们即刻着手准备,务必将度田之事办得妥妥当当。”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朝堂内回荡,激励着每一位大臣。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信心与决心。

炎兴二年三月的洛阳城,阳光明媚,春风拂面。

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新的度田风暴即将在幽州掀起。

幽州,这片位于大汉北疆的广袤土地,山川,草原无垠。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

山间,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枝叶交错,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

而在山脚下,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微风拂过,野草摇曳,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

然而,在这看似宁静美丽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幽州的度田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幽州的度田工作在众人的期待与担忧中逐渐展开。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里的度田,远比之前的司隶、冀州要困难得多。

洛阳,作为大汉的都城,天子脚下,禁军强势,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寻常世家豪强即便心怀不满,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而冀州,经过一番整治,世家势力被大大削弱,剩下的多是军功集团,他们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度田一事上,虽偶有怨言,但总体还算配合,毕竟算是“自己人”。

但幽州不同。

这里多是匈奴人、鲜卑人等异族聚居之地。

这些异族,性情野蛮,行事风格与大汉截然不同。

他们逐水草而居,对土地的概念与汉人有着很大差异,可不管你什么度田不度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