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震慑(2/2)
而那几门大炮刚刚运抵京城,没有遇上极端的灾害天气,这条路没有那么容易被毁坏。
以前到雁城这一段路,要走上一个月甚至更久,可是这一次只有十来天就到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池旭有一些心急,想早一点到达边关,早一点解决问题,哪怕不能够解决问题,也要对方浩的态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到了雁城之后,不用再去朔州、狼牙关那条线,而是直接北上,去碧落大草原的碧落城。
这一下直接又缩短了一千多里的距离。
而且从雁城到碧落城的路,全部都已经完成了水泥路面的硬化,过去的速度那就更快了。
骑着马行走在水泥路面上,想到水泥这种东西,也是方浩那个年轻人弄出来的,池旭的感觉更加的复杂。
真的是一个经世济民的良材。
不管是用新方法炼钢铁,还是制造玻璃,生产水泥,或者是改良粮食种植技术,都是对国计民生大有好处的事情。
当年侯千城将边关的粮食种子带到了京城那边,在自己家里的农田试种,结果收获非常的可观,使得这种子开始大面积的扩散,几年的时间,种植那些良种水稻和麦子的粮田已经达到了上百万亩,粮食产量有着明显的增加。
侯家也因为卖种子赚了不少的钱。
这还是因为侯家要高价卖种子,买了他家种子的也只能够自己种,不允许卖给别人,这样压低了良种粮食的传播速度,要不然,可能都上千万亩了。
粮食增产,这是关系到朝廷稳定的一件大事情。
历朝历代,老百姓作乱,原因都在于吃的不够。
每当人口到达了一个数量,耕地面积不够,粮食产量不高,老百姓要饿着肚子的时候,就会爆发反情。
到那个时候就要死上几千万的人,也顺势灭掉一些大地主,将田地粮食平分下来,才能够保证朝廷的继续运转。
盛世之后就是乱世,乱世之后又迎来盛世,这已经是历史规律了。
如果能够将粮食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太平盛世持续的年代也会走上很多。
现在方浩那边生产的轮胎,也有一些被传到了京城,很多大户人家的马车都患上了这种新的带轮胎的车轮,包括池旭家里也一样。
换上了新的车轮之后,马车明显没有那么颠簸了,而且速度和载重也明显的快了很多。
这东西也是能够造福于老百姓的。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就生出异心来了呢?
池旭感觉到非常的惋惜。
他这一队人都是骑着马过去的,从雁城到碧落大草原,有两三百里的路程,可是因为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他们这一队人就到达了碧落大草原南方的那条大河边,来到了那一座大桥上面。
看到那一座大桥横跨于大河之上,池旭忍不住心中的震惊。
他以前在尧国也走过很多地方,就从来没有见到过有这么长的桥。
现在正当夏季,雨水充足,河流上涨,河面的宽度已经达到了两百多米,而大桥的总长度有四百多米,有一部分是建立在陆地之上。
这座大桥和池旭以前在内地见过的桥梁都不一样,是一座桥面平平的大桥,桥墩立得很高,下面船只通行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桥面足够宽阔,可以让六辆马车并行。
这一座大桥的存在,就让池旭深刻的感受到了方浩这边的生产建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