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着手医治世道人心(2/2)
这也是冉明自嘲的原因,别说他没有诸如土豆,番薯这种不靠谱的种子,就算他有,农民没地种,又能怎样?
反观晋国,并未实行均田制,一大票地主士族,朝廷对于征税方式重头却是放在了诸如贫困农民头上。
自耕农民不堪重负,只得被迫逃亡,成为流民,或者是士族地主的佃户。把自己的土地减价处理掉,其实未偿没有不堪重负的原因。
有些政策,想法虽然美妙,但是实施起来,却有太多问题。冉明现在对于士族出身的官员失望了,但是对于贫困农民、寒门子弟同样也很失望。
后世的升学考试,事实上就是科举制度的完善。然而我们这种应试教育,培养的都是什么人才?满嘴喷粪的公知,又是自以为是的专家,要不然就是读书读傻了的呆子。
冉明渐渐明白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他不改变这种病态的人心,无论他如何做,都是空中楼阁,无论多么大的成就,都会是昙花一现。
要想改变这个国家,必须从人心着手,只有改变了人心,才能让这个国家走向辉煌。
冉明仔细回想了一下,中国在某个时期,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官不贪腐,民性淳朴,军则敢死敢战。
如何做到这种局面的呢?说到底了还是人心。因为有了领袖,所以这个民族也就有了灵魂,这个国家也就有了生气。
想到这里,冉明终于明白了。
要改变这个病太的国度,只有先医治人心,要医治人心,就要给他们树立起真正的信仰。无为的老子不行,讲究轮回因果的佛祖同样不行,至于无所不能的上帝,那更加不行了。
唯一可行的是,让这个国度有了自己的灵魂。
冉闵高举反抗义旗,在他旗下凝集不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去奋斗的血性男儿。因为魏国有了这个灵魂,所以他们宁死不屈。所以他们才以一国一城之地,不足万的兵马,敢正面迎战燕国举国二十万铁骑。
冉明的脑袋运转越来越快,突然他的脑袋里意外的出现了一幕:“苍茫的海面上,杀气声震天,一个身穿朱紫官袍长须飘逸的官员道:“陛下,国事如此,不可再辱。”那个只六七岁什么也不懂的懵懂孩子,深吸一口气,弯腰,蹬腿,纵身一跃,小小的身影趴了那个瘦弱的肩膀上。陆秀夫和赵昺溶入了滔滔大洋。眼见无望的南宋军民,纷纷投海自尽。”
“不!”
冉明那凄厉的吼叫声响彻秦王府上空。
“北海”既贝尔加湖,贝加尔湖狭长弯曲,好似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翠绿的崇山峻岭之中。贝加尔湖两岸是针叶林覆盖的群山。山地草原植被分别为杨树、杉树和落叶树、西伯利亚松和桦树,植物种类达六百余种。
贝尔加湖虽然地处干燥寒冷的亚欧大陆中部,但这里日照很充足,湖区北部平均年日照为两千小时,湖水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很大,因此湖区昼夜温差小,冻暖夏凉。冬季气温高出平均十一度,夏季则低五度。
这里在两汉时期曾是匈奴人控制的。到了东汉时期这里则是由鲜卑人控制的,当鲜卑人衰弱之后,这里又被柔然人控制了。
在这个时空,由于魏国的突然崛起,鲜卑人的势力极大的被削弱了。独孤部刘库仁夺得代国的政权,但是他却不敢主动招惹魏国,柿子捡软的捏,他将北汉国的兵锋,直指柔然。将陷入分裂的柔然,打得七零弱书生同样不怕死,时不时的给他们来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就得不偿失了。
“如何应对?”
刘库仁苦恼的揪着头,他脑袋上的头发原本就不多了。这段时间不断的揪头,如今脑袋上的头发,已经屈指可数了。就在这时,
刘库仁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比脑袋玩计谋,本来就不是我们的长处。况且,任何的计谋,都要一刀一枪的来打,若是打不过,再好的计谋也是没有用,朕真是没有办法了。”
“若是没有办法?我们就请求内附吧!”
正在这时,贺讷人还没有进来,声音却先进来了。
贺讷推帘而入,直接道:“大不了,我们像燕国那样,投降。就算给魏人当奴隶,也好过挨饿受冻,在这里继续下去,我们不是冻死就是会被饿死!”</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