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节小妾是涸鱼得水亲仁善邻唤春光(2/2)
“啊,仨鹰都嫁到哪,哀家一概不知,仨鹰不满皇朝人殉,才辞职而别,那是正统七年前的事。她们一走,也就没了音信,也不来皇宫,看看哀家,哀家还有点,想她们咧。”孙太后瞬间地想着仨鹰的事,有点眷恋的口气地笑说。
“仨鹰出皇宫后,一直没闲着,总是在搭救妾,救了不少妾。”倪倩笑地说。
“是么?”孙太后问。
“是的,她仨救妾,受您指导,您是好人,反人殉,仨鹰都说。”李芳说,倪倩也附和。
“她仨都嫁到哪?”孙太后问。
“仨鹰岁数大了,总归要嫁人,一鹰嫁河南邓州倪家,二鹰嫁滦州李家。三鹰在相州镖局,要当老姑娘。小女是被李芳拉着,是我二姨说的。曹府在滦州城,显赫一时,我俩一起嫁的曹家。”倪倩适意笑地说。
“仨鹰也常聚会?”孙太后笑地问。
“亲仁善邻,唤春光!”李芳说:“仨鹰说的。”
“成语释义: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左传?隐公六年》:‘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倪倩想着笑地说。
“仨鹰说此成语,用得贴切、很好。”孙太后想着说。
“一年聚一次,她们或在邓州,或在滦州、相州,亲如伯夷、叔齐。”倪倩想着笑地说。
“伯夷、叔齐是谁?”孙太后一时,没想起地笑问。
“《夷齐让贤》典故,流传于邓州、滦州,几乎家喻户晓。”倪倩看眼李芳,又看眼陈丽、王贞笑地说。
“倪倩姐说说,我们也听听,太后行么?”陈丽冲倪倩说,看向孙太后地请示笑着问。
“倪倩说说,我们都愿听。”孙太后来了兴致地笑说。
“李芳说吧?”倪倩问。
“太后让你说,你就说呗,别装深沉。”李芳笑地说。
“《夷齐让贤》故事……”倪倩想着说起此故事:2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伯夷、叔齐是孤竹国(河北卢龙一带)国君墨胎氏的俩儿子,伯夷是哥哥,叔齐是弟弟。伯夷知情达理,叔齐聪慧过人。夷、齐均以贤德为重。墨胎氏临死前,立叔齐为君,以继父业,振兴孤竹。墨胎氏死后,叔齐想:“伯夷是兄长,理应为君。”于是让位于兄长的伯夷。伯夷说:“父临死前立你为君,怎能让位于我,父命不能违呀。”于是,他就悄悄地骑马逃走了。叔齐见兄长走了,自己仍不肯为君,也逃走去寻找伯夷。武王彻底推翻了商朝,平定了天下,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随之隐居首阳山,采薇(又称野碗豆)食之。一位老妇人问他们,为何采薇而食。夷、齐曰:“武王为臣,纣王为君,臣伐君乃不义之举,故耻食周粟。”妇人道:“普天之下,皆为王土,薇不也是周王的吗?”伯夷、叔齐,觉得此话有理,于是连薇也不采了,饿死在首阳山上。
“英宗和景帝,比起伯夷、叔齐……”景帝和英宗哥俩事,要学伯夷、叔齐一半的品行,皇朝也不会被小人利用,出现夺门之变现像。孙太后早知此故事,也常讲给英宗、景帝听,二人就是听不进去。孙太后听李芳一说,想说觉得不合适,就咽了回去此话。
“太后别多心,仨鹰关系好,和伯夷、叔齐般;亲情很是深厚,常有来往,小民没影射皇朝啥事。”看眼倪倩,李芳歉意地说。
“是的,我俩常以二人,比喻姐三的关系。”倪倩也笑说。
“哎,你们说也无妨,皇帝是天下人的,被庶民议长短,均实属正常。”孙太后一看二人的表情,为解脱二人顾虑笑地说。
“我姐俩,诚恳邀请太后,去滦州城视察。太后带上二位小妹,太后如没事,我们告辞。”二人冲孙太后深鞠一躬,看眼孙太后身后侍女笑地说。
“好,你们有时间,一起来玩。”皇朝平灭反贼曹吉祥,竟然真是帮了逃殉的二妾。孙太后看着倪倩、李芳,心里倏地还真是很惬意。如果没有曹家谋反被平灭事,倪倩误杀曹管家一事,何青青找不来曹父陪葬妾证据,孙太后真不知怎样保护二妾。孙太后一听二人话,心里很是愉悦笑地说。
“好。”二人很是兴奋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