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要挟(1/2)
韩国只是想确定楚国到底会如何处置齐国,毕竟韩楚之间并无密切的交往,得到确定答案后韩非就可以返国了,并且带着熊荆‘未焚徒薪’的建议。赵魏两国倒有别的想法,只是很多事情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比如齐楚魏赵四国再次合纵,为此春平侯特别派了司空马和葛得。
秦军攻伐赵国已逾一年,源出于邯郸南面石鼓山的滏水之南的赵地,大多大的感激。而且他的话自相矛盾,吕不韦通过伐楚以打击赵政扶持的、或者说赵政借助的楚国外戚,作为吕不韦的门客,他应该希望蒙武胜利才对,怎么会希望蒙武失败呢?
熊荆客气的对司空马土揖,请他坐下后才问道:“秦国伐赵日急,赵国如何?”
“禀大王,赵国将亡。”说起赵国司马空形容悲戚。
“将亡?”熊荆略略动容,随机明白这是司空马的夸张之词。
“然也。”司马空道。“秦国穷百万甲士以攻赵,赵国将亡。”
“赵国西有太行之险,南面漳水、长城之护,岂能将亡。”熊荆嘴角有些冷笑。
“大王误矣。去岁大将军扈辄败于平阳,赵军斩首六万;去岁至今,秦国攻伐不断,赵卒多亡,赵军仅能守住长城、滏水以北,然若秦军渡过滏水,与秦井陉之军东西汇于宜安诸地,赵国亡矣。”司马空悲叹道。
沿着东出太行的呼沱水能把南面的身躯全部切掉,只剩下一个衣领、两个衣袖。顺着滏水至滏水北面的泜水,以昌城(今河北冀州西北)为分界,以南有巨鹿泽,巨鹿泽往南有沙丘,沙丘往南有巨鹿,巨鹿再往南有广平、成襄、列人,列人南面是邯郸。大泽、城邑使得邯郸后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迂回。
秦军只能在昌城以北迂回,这已是胸口以上了。而且,被剪去部分的正上方还有一片残留,这一块有扶柳、昌城、观津、武邑等城邑。越过滏水将这些城邑拔下,再渡过泜水就是宜安、下曲阳所在的平原。进攻这里,邯郸便被包围,赵国被分割成两截。
赵国的地图熊荆常看,南路秦军如果和中路秦军在宜安平原汇合,赵国自然将亡,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黄河在垝津(今河南濮阳西南)分流,赵齐分界的这条是主河,另一条北上,过赵长城之东,与漳水、滏水合流北上,合流之后滏水在巨鹿泽以北叉出,往东汇入黄河主河,余者继续北上与巨鹿泽北面的泜水、槐水等水汇合,经昌城、下博,在武遂(非燕国武遂,今河北武强)与呼沱水汇合,东流入海。
嘴上说要进军那里那里,那是嘴皮子一开一合的事情。真正行军作战不但要考虑山川还要考虑水系。黄河下游本无河道,各国筑堤后才有河道,即便有河道,河水也常常夺他河河道。南路秦军要想迂回邯郸,不但要渡过滏水攻占扶柳、昌城,还要强渡黄河支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支流受泜水、槐水注入后河面变得十分宽大,强度实非易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