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庙算(2/2)
“关西阎艳,乃董逆余党,素得凉州兵之凶悍也。自初平三年入据河东以来,兼并三河,征伐关中,讨平雍凉,戮李郭,败马韩,翦除张杨、杨定、张济、韦端、张猛等州郡豪杰,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其麾下将校皆一时之选,吏卒乃百战之余。与之野战,纵然孙吴复生,亦难操必胜。但两雄相争,非仅决胜于疆场,阎艳虽然多良将精兵,但毕竟民有胡汉之别,边地浅安,驭下日短,恩信未孚,若我军多树其敌,使其奔走于道,敌劳而我逸,用不了几年下来,便可不战而胜了。”
“兖州亦然,曹操善用兵,诡变无方,又挟持天子,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宜先取公孙首级,遣使献捷朝廷,州中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曹操身处四战之地,至今犹有荆、扬之患。一方有失,则武也纷纷出言附和,指责田丰的固执保守,反对用兵的人势弱,唯有沮授主动出言,支持田丰的观点。
他分析说道,郭图所说的各个击破没有错,但发兵之前,需以田丰的庙胜为先,瓦解阎、曹两家并不坚固的同盟。
眼下曹操偷袭邺城未遂,袁、曹两家暂且没有完全撕破脸皮,与水火不容的阎行应该区分对待。
在对付关西强敌的这个当口上,袁绍应该摒弃前嫌,重启联曹的盟约,保证南面的安稳,然后再通过消耗的方式来拖垮阎艳这个大敌,等到解决了阎艳这个敌人之后,再回过头来,使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中原的曹操。
相信曹操此时见到阎艳的三河、关西兵马接连在并州战场上击败河北军队,在心中也有了对他的深深忌惮,河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伐交为上,就算不能够使得曹操倒戈相向,也要争取曹操作壁上观,任由河北全力对付关西这个敌人。
这才是稳妥取胜的办法,千万不能够因怒兴师,冒险地将河北的基业赌在西征或者南下的一两场大战上。
可惜沮授也不能够力排众议,逢纪、郭图等人当即对他的言论进行逐一批驳,而身在主位的大将军袁绍一直拧着眉头,看着堂上的争议,态度不明。
就在这时候,武将行列中的一人突然开口:
“明公,吾乃败军之将,本不该多言。只是众议纷纷,因此斗胆妄言,将士愤怒,人思自骋,若不及时早定大业,虑之失也。兵胜之道,先易后难,若明公属意出兵,吾以为当先伐阎艳,关西士马虽强,但绝非同心戮力之徒,或许可以循其内中暗迹,瓦解阎艳麾下的强军!”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