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错怪(2/2)
《国小说史略》更像是提纲挈领的教学大纲,郑正铎当时计划写一本更详尽的《插图本国学史》,而且他对戏曲也很有研究,代表作《国学研究》三册有一册是专门研究戏曲的。
虽然鲁训这时和周作仁兄弟失和,但这丝毫不影响郑正铎和两兄弟之间的友谊,《鲁训全集》是1937年郑正铎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发行的。
郑正铎较谦虚低调,人品非常高尚。代表着新化运动成果展示的国新学大系当初出版了十卷,第一卷是胡释编选的,第二卷是郑正铎编选的,可见郑正铎的地位。
“书同,你一向专心,今天怎么魂不守舍似的?啊,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欧阳书同一愣之下,手里的《雷雨》剧本竟然手滑松开了,慌忙弯腰去拾,见到自己尊敬的先生善意的批评,手慌脚乱之下把剧本送到了郑正铎面前的桌子。
“哦,这是你熬夜写的吗?难怪没精打采的。”
郑正铎拿过《雷雨》下意识的翻看起来,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总是有一种难以言明的令人魂不守舍,特别是在郑正铎这样的大家面前。
虽然说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明显超出一般水平之的经典,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新化运动的头十年,其实无论是胡释还是郭莫若的诗,鲁训的《狂人日记》,都是一种摸索的尝试,是还是处于一种半半白的阶段。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白话,其实是在众多学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得丰硕成果的。
周作仁这个时候其实还是思想很进步的,发起学研究会,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见郑正铎忽然拿了一篇学生的稿子竟然沉浸其,不禁也好的凑过去同看。
对话剧周作仁绝对不是外行,他的散和翻译是可以传世的经典。《伊索寓言》最好的本子是周作仁翻译的,自然还有《财神》(古希腊喜剧)和《欧里庇得斯悲剧集》都是极好。
这个时期的国作家其实是不大看得本土话剧的,本身话剧也是个舶来品,有趣的是话剧在国生根发芽,但芭蕾舞一直是曲高和寡。
像现在很多著名演员都特别在意自己话剧演员的身份,因为电影可以替身,耳麦,剪辑,而话剧不行。
在国区分一个演员是否真的是个角了,考验实力或表演才华有个不成的标准,是在北京人艺成功演出一场《雷雨》和《茶馆》,观众掌声的热烈程度基本是演技水平的试金石。
郑正铎掩卷长叹:“是我错怪你了!书同,看完《雷雨》第一幕,我才相信国确乎有了话剧!”
周作仁笑道:“西谛兄收了个好学生啊!后面的写好了我一定要先睹为快!我先把这个复印一下,这期的《语丝》的头版头条是它了!可以媲美古希腊悲剧的伟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