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国姓成功,你忘了你的四大恨了吗?(2/2)
稍有不慎,便是反客为主。
……
“延平王想请殿下移跸明京城。”
第二天才返回热兰遮城的马信有些尴尬道。
此言一出,城堡大厅顿时喧然一片。
胡一青怒目而视:“海贼好胆,大明太子在此,竟敢不立即来见驾。”
白文选眯着眼:“延平王不过一郡王,太子殿下唤他,如何还留在明京城,他离热兰遮也不过十里之地”
明军诸将纷纷愤然,手握刀柄,准备立即拿下郑延平的狂悖信使。
被匆匆叫来请驾的杨朝栋摸了摸鼻子道:“延平王修葺明京城(普罗民遮城)。”
“本就是要用东都明京来做皇上和太子殿下的行宫,荷兰人在热兰遮城坚守四月,粪尿不排,城中恶臭难耐。”
“是以延平王整顿行宫,请殿下移驾至明京城。”
“延平王已清洁地方,集结文武官员,在明京城外三里布置仪仗车马,迎接殿下入跸。”
朱慈煊抬手压下大厅中的喧杂,好奇打量杨朝栋。
“杨卿为夷州知府,能说下夷州如今的情况吗”
杨朝栋闻言一怔,想不到太子先问他夷州地方事宜,思索片刻,俯首道:
“回禀太子殿下,夷州早前未尝归化中枢,多为海商贸易停歇之地。”
“后来荷兰来此,为了避开葡萄牙人的澳门,直接与八闽和曰本贸易,便在此修城筑堡。”
“大小城池共有四座,无墙的城镇设在堡垒四周。”
“延平王和殿下攻下荷兰在南方的两城,北方就只有淡水鸡笼两座小城了。”
“延平王平定夷州后,便设夷州为东都,修葺明京,下设一府二县,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杨朝栋诚恳道:“当下,大明只有夷州西南百里之地,北方还有荷兰二城。”
“除此外,皆为夷州本土的山蛮,他们虽不能敌我军将士,但我们一起兵围剿,他们就躲进山林之中。”
“延平王一直尊奉皇上,张煌言和鲁王几番想要僭越,延平王都压制住他们。”
“殿下是大明正统,延平王不敢怠慢,正是想以天子行驾来迎殿下。”
朱慈煊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把鲁王都直接软禁了,郑延平咋没压制住。
“孤若与延平王返回金厦,杨卿能驻守夷州,抵御荷兰人和山蛮不”
杨朝栋颔首道:“若有殿下从南洋所运的粮食,夷州便可不用再开荒屯田,臣只需两千兵马,便能驻守住夷州府。”
朱慈煊挥手道:“孤将荷兰俘虏都交给你。”
“以范德兰为荷兰忠义军大将,可率一千荷兰战俘。”
“让他们去招降淡水鸡笼的荷军,用他们去和山蛮互相猎头。”
“杀一个山蛮,孤便给他们一人自由,在夷州的荷兰人怕是有四五千人,足以平定夷州山蛮了。”
眼见杨朝栋有些犹豫,朱慈煊呵然笑道:
“杨卿在想延平王会不会答应”
杨朝栋经历过郑彩和郑延平两兄弟的火并,参与过浙东明军与闽海明军的内斗。
当即俯身到膝盖:“臣不敢,臣只是……”
朱慈煊出声打断杨朝栋:“什么不敢。”
“你一直是郑家部将,作为臣子,当然要听藩主的。”
杨朝栋和马信惶恐的跪下请罪。
朱慈煊摆手让他们起来:“有什么罪,孤不想说什么闽海只有一个太阳。”
“延平王总督东南,父皇许他自设六官,你们作为延藩部将,如何不听藩主的。”
“大西旧军诸将不也要听从晋王的吗”
“倒是听马信所言,金厦的郑泰和张煌言,不听延平王令,他们才有过错。”
朱慈煊知道东南郑氏政权很复杂。
但万没想到比云滇的永历—大西政权还要让人高血压。
云滇,朝野上下都还听李定国的。
东南这,郑延平已经失去对军队的掌控,连自己兄弟都命令不了。
永历帝的明军虽然来自天南地北,好歹还簇拥在永历李定国麾下。
郑延平浙闽粤的明军,已经开始跟随郑泰,还有鲁藩独立于外的兵马。
海贼,海商,文官,藩将,还有在代清大明来回横跳的贰臣。
“哈哈,我大明不内斗还是大明吗”
朱慈煊转首吩咐道:“刘玄初,你去明京城,把孤的口谕带给延平王。”
……
明京城,原荷兰人的议事厅。
郑延平在主位的右下方设了个副位。
此刻坐在副位上的郑延平看着刘玄初:
“阁下现居何职,以何官署任事”
刘玄初拱手道:“我原为大明秀才,蜀王刘文秀复蜀时,征辟为官。”
“后太子殿下收复云滇,以功迁兵部右侍郎,随殿下军中。”
郑延平抿了抿嘴:“敢问刘侍郎,如今大明在南洋有兵马多少,南洋可运粮多少”
刘玄初:“昔日投清的明军大多反正,晋王和殿下麾下有四万精兵。”
“待尚可喜线国安撤离云滇,晋王便出滇复黔,殿下所部御营将东进桂西,与殿下和延平王会师两广。”
“黔国公沐天波麾下本有五万兵马,若征讨麻六甲顺利,可募齐二十万大军。”
“南洋暹罗王为殿下新立,我不确定粮秣运输,但应每季稻米不下百船运来东海。”
郑延平盯着不卑不亢的太子军师,少顷出声:
“海上多风多浪,百船粮秣也就能到半数左右。”
“我已知晓黔国公要防范东西之敌,南洋之兵难以北上。”
“再说了,我麾下不是没有南蛮兵,南方随意播种即可收获,南蛮人多懒散,不堪大用。”
“对付西人蛮夷尚可,对上东虏精锐反而容易哗变,影响我们的明军将士。”
刘玄初浅浅一笑。
知道郑延平在压低太子的筹码,好让来此的明军听从他的号令。
“延平王所言非虚,是以殿下已经准备收复交趾,让安南为东南明军提供粮食。”
郑延平犹疑:“安南……”
刘玄初开口道:“延平王不会是想偏居夷州,隐居海外吧”
郑延平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金厦的诸将就是这么想他的。
“太子让我传口谕给延平王。”
“国姓成功,你忘了你的四大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