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改元神武(1/2)
第99章 改元神武
去南蛮南洋设立军民宣慰司
大堂中的文臣们第一反应是严拒。
好端端的大明官员,跑到夷荒当官算什么。
大明朝中后期走出大陆的官员,都是奉朝廷敕令去册封海外藩属国的。
就这都是苦中之苦的差事。
大明后期可没有官方船队。
像去册封琉球等国的给事中行人,都是要自己到闽粤,建造船只招募海员。
早先大明的商货还能兜售给琉球,海员出趟海有百倍利润,还能人来应募。
后面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员都找不齐。
甚至有一位出使册封的行人,向琉球带去丝巾兜售,结果彼处根本不缺丝巾。
只能拿捏着册封的诏书,逼迫琉球国王和贵族们购买。
像这等没有背景的官员,最差劲的还不是出使番邦。
而是像现在不知生死的两广总督连城璧那般。
考上举人没有路子,熬到特用,慢慢排到知县空缺。
去了大明最南端的灵山县任官。
如果不是后来甲申国变,南方的官员在南都拥立新朝,连城璧在灵山县做了些实事被看中。
迁至顺德县,又被陈子壮看中,隆武帝殉国,在永历朝有拥立定策之功。
领导着地方抗清义军,加上永历帝滥官,方才爬到了两广总督。
现在,代清彻底攻克粤东,连城璧和郭之奇一起失去了消息,不知生死,是否降清。
大明正经的官员晋升,当然是和刘苣一样,考中进士,做个朝廷中枢清闲的庶吉士。
然后走御史官途,慢慢监察地方,总督地方,直至中枢要职。
现在要他们这些中枢大臣,去南蛮南洋做个军民宣慰使,能说一声贬谪中的贬谪。
但文臣们一时又不好说出拒绝的言语。
此前是他们自荐去治理地方,现在太子让他们去地方了。
又嫌弃夷荒不去。
真当车上太子不会杀人啊。
朱慈煊肃然危坐,目光移动,扫过大堂中的众文武。
能坚持到云滇抗清的官员,大部分是忠贞的,但也有少部分和马吉翔一样,寻求权力,准备投降时待价而沽。
而大部分忠贞大臣中,能做实事的又是少数,大多数做事的同时也能坏事。
既然如此,只能不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中土。
赶去东南亚祸害彼处贵族百姓。
等他们贪污收刮的差不多了,朱慈煊估摸自己也大权独握。
到时候再搞一波大清洗,将贪污的钱财收归国库,继续用于北伐。
朱慈煊的本意都是好的,都是地方的官员执行坏了。
苦一苦东南亚百姓,骂名让大明官员们来背吧。
对东南亚改土归流,就要说声任重道远。
三五十年内是做不了的。
移民
明末起义,明清战争,川蜀千里烟绝,其他省份地方也是一片狼藉,移民也要先顾着中土。
只能像欧洲殖民一样,占据一块地方慢慢来归化。
而大堂之外,早已躲在角落等候多时的邓凯,眼见到了太子殿下说的时机,立即拍了拍衣裳,提着瘸腿,小跑着进入议事大堂。
“启禀殿下,我们在清军中的暗探传来消息,吴三桂正联络蒙古人,打算两面夹击滇西。”
听闻这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文武群臣顿时一阵哄然。
李定国虎目圆睁:“哪来的蒙古人,可是印度的莫卧儿”
吴三桂怎么知道莫卧儿的情况的
任国玺和邓士廉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刚从阿瓦城返回云滇。
彼时可没有莫卧儿的消息。
如果莫卧儿真西来进犯洪沙瓦底,还真的要好生防范一番。
通过阿拉干人阿豪姆人和英葡商人,他们可知道这个莫卧儿凶残丝毫不下入关前的代清。
其他文武也一时惊疑不定。
蒙古,那可是大明的世仇。
新患未除,旧仇来袭。
覆灭大明,蒙古人绝对愿意给代清站场子。
沐天波等堂中的纷议稍微平缓,犹豫道:“蒙古人可是乌斯藏的固始汗。”
在沐天波身侧的扶纲立即出声:“黔国公,乌斯藏哪来的蒙古人”
“二祖平定天下,乌斯藏不是已经脱离蒙古附属,朝贡我大明了吗”
邓凯拱手应声:“正如黔国公所言,确实是乌斯藏的蒙古人。”
刘玄初紧跟着开口:“这件事,臣倒是有所耳闻。”
眼见众臣纷纷侧目看向自己,刘玄初也不卖关子。
“三个月前,乌斯藏的和尚和蒙古干特台吉派来使者。”
“一是祝贺伪清攻克云滇,二是向吴三桂请求在北胜州互市茶马。”
沐天波也向群臣简短介绍了下乌斯藏的蒙古人。
或者说和硕特汗国。
是成吉思汗兄弟的后代所建立的。
早先在西域,后来乌斯藏内乱,受邀进军,统一乌斯藏诸部,继而窃权称汗。
扶纲缓眉道:“如此只是偏居乌斯藏的国家,理应不会插手大明与伪清的战争。”
朱慈煊摇头否决:“扶阁老,伪清满蒙一家,就是八旗中,蒙古人也不少。”
“别希求蒙古人不会应东虏邀约而兴兵。”
朱慈煊刚得知多隆传来的情报时,也是一阵无语。
乌斯藏那种地方,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统一政权又让他碰上了。
代清能毫不廉耻的将乌斯藏这种附属纳为国土,除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就是满蒙一家亲。
只能说,十七世纪前中期,世界各区域各国都趁着火器的兴起而强盛,唯独大明刚刚好赶上了王朝末期。
刘玄初也是颔首,出列正色道:“好叫各位阁臣知道。”
“和硕特汗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归顺了伪清,东虏入关后,更是多次派出使臣至京城接受伪清朝廷的册封赏赐。”
“乌斯藏早先没有向云滇的沐王府交好互市,也是等吴三桂占据云滇后方才来使。”
听闻此言,堂中群臣们恍然之余,又是紧张起来。
附属出兵帮助宗主国嘛,他们又不陌生。
远的不说,太子殿下反攻云滇,不就是南蛮列国出的力吗。
之前和硕特汗国没有出兵协助清军,也是路途遥远,来不及沟通。
譬如暹罗,一旦得知大明天子的情况,就私下支持太子和晋王。
而他们真正紧张的,就是现在所处的位置,大理府。
文臣也是饱读史书,就算茫然无知,在身边的官员提醒一二,也恍然过来。
蒙古覆灭大理就借道了乌斯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