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似乎直到此刻,她们才真正道别了。(2/2)
雁来反而板起了脸,对熊孩子态度好了,他容易蹬鼻子上脸。
李宥倒是很会看人脸色,立刻就开始装乖,只是经验太少,装得完全不像,要走不走的,半晌还是忍不住问,“表姑,回鹘是什么样的”
“你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亲自去看看。”雁来说。
李宥眼睛一亮,“真的”
雁来点头,“当然是真的。”只要你到时候你不后悔就行了。
不过后悔也晚了,熊孩子就应该让他出去吃吃苦,接接地气,承受一下现实的毒打,才能学会做人。
……
当晚雁来就住在寺里,第二天一早,长安城里的亲旧们便都过来祭拜了。
不管雁来跟皇帝、天兵跟朝廷的关系有多微妙,但明面上,彼此仍然是一体的。
再说,人人都知道天兵记仇。
所以今天这种场合,自然人人都肯给面子,该来的人都来了,从早到晚寺门外的马车就没有少过,甚至一度排起了队。
雁来也就忙着待了一天的客。
不过就连她也没想到,来得最早的竟然是郭昕。
他在长安闲居之后,身上少了几分战场肃杀之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了。大抵因为没有烦心事,身体和精神看起来都好了很多。
这会儿,郭昕站在咸安公主的灵前,却是十分唏嘘。
他和咸安公主虽然素未谋面,却像是一对老战友,曾经一起为西域的局面付出过不少努力。
回想起来感觉像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可是掐指一算,也不过是两年多前的事。
西域是幸运的,它等到了雁来。
可是咸安公主却留在了过去,没能看到这一天。
让人如何能不遗憾
升平大长公主也来了。
同为大唐公主,她和咸安公主的命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一个嫁入定难功臣郭子仪家,一生尊荣,一个和亲回鹘,作为小辈却走在了前面,死后才得以回到故土。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她并没有找雁来说话,沉默地祭拜过后,就离开了。
不过最让雁来意外的客人,是吐蕃的使者。
虽然开放了秦州的互市,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来往并没有因此变多。尤其是在安西军收复于阗之后,彼此就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距离感。就连商队往来西域和秦州,也很少会进入沿路的城池。
雁来这一路回来,声势不小,吐蕃那边肯定会收到消息,不过居然会前来祭拜,确实让人意外。
或许也说明吐蕃人正在调整对天兵、对雁来、对大唐的态度。
这对雁来自然是好事。
宫里的人是下半晌才到的。
按理说,咸安公主是姑母,李纯应该亲自到场的。但他显然很不想跟雁来碰面,所以只派了人过来。
阵容倒是很庞大,宦官以俱文珍为首,朝臣以李吉甫为首,宗室则来了几位亲王。
可以说是把面子给足了。
而且还带来了李纯的圣旨,给予了一系列的加恩。其中有给咸安公主的,也有给雁来的。
雁来的加官进为检校兵部尚书,爵位没变,但增加了封户,不过最重要的一条,自然还是雁来改姓为李,并记入李氏宗谱之中。
今天之后,她就是李雁来了。
这事虽然早就已经说好,但直到今天才算是彻底定下,几位宗室亲王也是为此而来。他们回去之后就会开始走流程,等咸安公主下葬,雁来去谒过祖宗陵寝、拜过宗庙,便算是礼成。
大抵因为李纯不在,又是这样的场合,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气氛还算融洽。
就连俱文珍,面对雁来时也没什么战战兢兢的情绪。
虽然上回被针对的人其实是他,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做给皇帝看的。俱文珍对雁来没什么怨恨,雁来也不会在这时候针对他。
祭拜结束,雁来将这一行人送到寺门外。
上了马车,俱文珍回过身,看到仍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雁来,心下不由怅然若失。
第一次见面那天,他就觉得,那或许是对付雁来的最佳时机。其实就算当时动了手,胜负仍未可知,但错过了那个机会,就再也没有胜的可能了。
如今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了让那一天来得更晚一些。
但究竟有没有用,就连俱文珍也说不清楚。
……
两位公主的陵寝,自然不像是帝王陵墓那样,需要耗时数年甚至数十年去营建,早就已经修得差不多了——玩家也参与到了建设工程之中,虽然主要是去了解古代陵墓的建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