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第194章 看到她们,会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歆羡与向往。

第194章 看到她们,会让人油然生出一种歆羡与向往。(2/2)

目录

雁来就让人打扫出来,准备放大家搜集来的书籍、诗稿。

顺便把丽正书院的牌匾挂回去,这样能够更好地跟长安的集贤殿分开。

所以这会儿船队一到,那边宫门一开,就能直接搬进来了。

听起来很方便,但是这些船只是不能直接开进皇宫去的,有些大船甚至进不来洛阳城,所以还是需要玩家在中间搬运。

搬砖是体力活,搬书就是风雅之事了,所以大部分闲着没事的玩家都愿意过来凑个热闹。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又引得不少百姓路过围观。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着搬着箱子在宫门进进出出的玩家,都不免心生感慨。

虽然复活点就开在这边,雁来也直接搬过来了,但玩家平时走的是皇宫侧门,不经过皇城这边。所以洛阳百姓,也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皇宫门口如此热闹了。

大唐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最美好的岁月,似乎也随着那些热闹一起消失了。如今热闹回来了,梦里才能见到的繁华景象,是否也会跟着回来

雁来站在端门的城楼上往下看,也有些怀念。

感觉这场景有点像学校开学发新书的时候。

只是那时候,她也是其中一员,忙忙碌碌,却无忧无虑,现在……

那一点伤感还没有酝酿出来,就有玩家过来告诉她,“雁帅,白居易和元稹来了。”

不止他们俩来了,还带上了家眷。

雁来先打量了一下韦丛,见她看起来还是有些瘦弱,但脸上已经有了血色,才问,“病已经好了吗”

“劳雁帅记挂,已经大好了。”韦丛敛衽行礼,抬起头看向雁来时,眸光明亮。

雁来又看向陈夫人,问了孩子的情况。

白居易的长女最后取名为“璧”,寄予了父母对她能成大器的殷殷期望。

洗三和满月的时候雁来都去送过礼,看过孩子,所以陈夫人跟她说话时,语气也很熟稔,“都好,已经会认人了,所以黏人得很,我出门时还哭了……”

说到这里面上微红,有些赧然。

别说是时下,就是现代,当妈的丢下才两三个月大的孩子自己出门,也难免会被人指点。

但让白居易等人带上家眷,是雁来的要求。

明面上是说今天有不少女客,需要她们来帮忙接待,其实是想让她们多出来走走看看,最好也能加入到接下来的修书工作之中。

大唐相对开放,对女子的束缚当然也比较少。虽然中晚唐时期,随着时局动荡、经济下行,社会风气趋于保守,对女性的规训也开始抬头,宋氏姐妹甚至在这种环境里创作出了《女论语》,但总体来说,约束仍旧没有那么严格,尤其是在女性读书识字这方面。

《吊古战场文》的作者李华,曾经在给外孙的书信之中,抨击了当时各种“颓风败俗”的社会现象,认为当时女性的许多行为都很出格,但也认为“妇人亦要读书解文字,知今古情状”。

所以像韦丛和陈夫人这样有出身的女性,基本都有不低的文化水平。

虽然她们不能像男人那样以诗书为业,也很少会有作品传世,但那只是因为没有机会,不代表她们学得不好。

元稹、白居易、柳宗元等人年少时,因为家贫和战乱,都是由母亲教授课业成才的。

天兵治下,社会风气当然要跟大唐不一样,就从这里开始吧。

没一会儿,韩愈、孟郊也到了,除了家眷,他们还带了一批写信请来的朋友、学生、门人等。

元稹、白居易结识的朋友大都是科举的同年、入仕的同僚,如今都身有官职,就算有心要来,也要等朝廷敕书。

但韩愈和孟郊因为官卑位低,韩愈早年还几次在藩镇幕府效力,认识的多是贫寒士子,韩孟两人就是他们在朝中唯一的人脉,但凡是有上进心的,接到书信就都来了。

人太多,城楼上都快站不下了,正好玩家那边通知说薛涛等人乘坐的船也到了,雁来便道,“一起下去迎一迎客人吧。”

按理说,坐人的船应该走在前面。但队伍里的船只太多,又是陆续加入进来的,不管是在码头还是在河面上,都不太方便调整顺序,所以他们就落在了后面。

雁来身边的人已经不少,船上的人还要更多。

除了在江淮时主动献书,想跟着过来见见世面的,还有不少是收到了书信的,玩家正好顺路,就过去接了人。也有自己出发了,路上遇到船队并过来的。

这里本来就不是专门的码头,这会儿船挤船、人挤人,虽然有玩家在一旁维持秩序,但还是闹哄哄的,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

所以两边见了礼,都没来得及互相介绍,就被郝主任催着先进了皇城。

船上也有不少女眷,都被安排到雁来身边,正好由韦丛和诸位夫人帮忙招待,倒是薛涛身边没人,不知不觉就走到雁来身边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