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 > 第124章 1978过去了

第124章 1978过去了(2/2)

目录

但是咱们四个在外面受了欺负,她可就没完了。

两只小脚一倒腾,站在院子门口一掐腰。

哎哟,骂出来的话就没法听。”

高跃民神情有点沮丧,道:“咱们四个,都是被咱娘像老母鸡护小鸡崽子一般从小护到大的,掐指一算,咱娘走了也有13年了吧?”

高跃华嗓音低沉,道:“14年了,咱娘走那年,老四才13。”

厨房里,高跃然低着头,狠狠抹了把泪。

张雪梅见状,赶紧搂住小姑子的肩膀,然后大声喊道:“大过年的,你们四个能不能说点高兴的事儿啊?说高远这性子随咱娘也就完了,怎么还越说越沉重了。

真想咱娘了,过完年全家给咱爹娘上坟去。

这个话题打住吧,到此为止!”

女主人发话了,爷儿四个也意识到不该说这个话题,互相对视笑了笑。

高跃林问道:“还打吗?”

高跃华瞪着眼说道:“打个屁啊打,远子这水平太次了,我跟他就配合不到一起来!”

高远不服气道:“这领导干部要是不实事求是,老百姓可就一点儿奔头儿都没有了。”

“去你的吧。”高跃华把一个烟盒砸到他脑门子上。

齐慧芝洗着菜,问张雪梅道:“雪梅,小远从小就这么贫吗?”

张雪梅笑道:“小时候还真没瞧出来,越大越嘴碎。”

高雅挽着大伯母的胳膊嘻嘻笑着说:“不对,我发现是从我返城后我弟才一天一个大变化的,嘴也越来越贫气了,松得跟老太太的棉裤腰一般。”

齐慧芝乐道:“小雅你这什么比喻啊,哪有这么说自个儿亲弟弟的。”

高跃然微笑道:“大嫂二嫂,我反倒觉得小远子那嘴自打开了光,他的事业就发展起来了,这是件好事儿。”

齐慧芝不懂就问:“跃然你为什么这么说?”

“您想啊,他那些幽默的台词儿都怎么写出来的?你们见过他观察过几回生活?不都是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就跃然纸上了么。

他那部《瞧这一家子》,生活化、口语化,你们就没觉得剧中那些台词,就是远子平日里自个儿的表达方式吗?”

她这么一说,三人一琢磨。

诶,还真是那个味道。

“要不有句老话怎么说,家庭成员中,最了解下一辈男孩子品性的,不是爷奶,不是父母,是姑姑和姐姐呢,这话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结晶啊。”张雪梅感慨道。

“我严重同意。”齐慧芝附和道。

中午这顿饭吃得很热闹,因为有新家庭成员的加入,大家没少喝。

四位女士联手,做了16道菜两个汤,一张折叠圆桌都摆不下了,盘子摞盘子的。

酒喝的是高跃华带来的古井贡,女士们像去年一样,喝红酒。

吃完中午这顿,下午略作休息,一家人开始包饺砸。

黑了天高远和小叔、小姑、姐姐一起下楼放烟花放鞭炮。

其他四位站在阳台窗户前往下看。

过完瘾四人上楼,男人们又开始喝,女人们喝茶嗑瓜子闲聊天。

聊的内容五花八门。

从伤痕文学的兴起,到凤阳点燃了星星之火,从西班牙宣布实行议会君主制,到阿根廷世界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还深刻缅怀了即将正式过去的1978年。

并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四个现代化建设,支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

听得四个老爷们儿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门突然传来一阵欢笑,并伴随着字正腔圆普通话的声音。

高远问道:“爸,我长征叔家买电视了?”

高跃民点头道:“年前发了一笔奖金,也不知道你长征叔从哪儿倒腾了张电视机票,就买了台9寸黑白电视机回来。”

张雪梅撇着嘴说道:“你们是没见到长征刚把电视机抬进家门时那景象啊,好家伙,把整个楼道的老师和家属们都给惊动了,劲儿劲儿地跑人家里去蹭电视机看。

呸!

真能拉下这个脸来。

你爸还想去凑热闹来着,被我一把给拽回来了。

买了台破电视机而已,嘚瑟什么?”

高远乐了,老妈又戏精上身了。

您这不是嫌人家嘚瑟,您明显是眼红了啊。

“妈,咱不眼热,他家才买了台9寸的,回头我给您搬家里来一台21寸黑白大彩电。”高远笑道。

“你就糊弄你妈吧,还黑白大彩电,黑白的就是黑白的,彩色的就是彩色的,当你妈傻呢?黑白不分。”张雪梅打他一下,心里倒也甜丝丝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