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淮扬英灵(2/2)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她顿了顿,望着夕阳下的城池,继续写道: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她写完最后一字,轻轻吹干墨迹,低声呢喃:「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谁还会记得,这片土地上曾洒下无数忠烈之血?谁还会记得,扬州的百姓如何在战火中苦苦支撑?她知道,这首词,不是写给风流的文人墨客,不是写给歌楼酒肆,而是写给那些埋骨江淮、却无处诉说的亡魂。
——他们的名字,或许不再为后人所记,但这桥边的红药,每年都会为他们而开。
身后的闻人杰沉默许久,低声道:「圣姑,这两仗后,全城每三人只剩下来一个……活下来的老弱妇孺,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方梦华轻轻点头。战火烧毁了田地,粮食歉收,城中流离失所的孤儿寡母何止万计?她看着远方江岸天际,缓缓道:「开仓放粮,免今年赋税,遣工匠重修城墙,召集商贾重振市集……扬州,不能倒。」
包完拱手道:「臣明白,立即安排。」
吕将沉声道:「圣姑,战死的兄弟们呢?」
方梦华静默片刻,道:「过江。」
两万多人。
这是齐志行、唐思向率领的扬州义勇军在宿迁会战中付出的代价。他们曾是的子弟,是农家子,是手艺人,是读书人……如今,化作了一座座无名的孤坟,沉默地等待归葬。
钟山脚下,长陵烈士陵园漫山遍野的墓碑林立,新土尚未凝固,白幡迎风而动。方梦华站在陵前,望着齐志行与唐思向的牌位,沉默良久,缓缓跪下,深深一拜。
她的身后,数万官兵和百姓齐齐跪地,山风呼啸,吹动每个人的衣角,却吹不散他们眼中的哀思。
方梦华站起身,缓缓开口:「他们战死沙场,以血肉之躯换来江南太平。本座以大明之名,立誓——」
她抬起手,向着钟山苍穹,庄重誓言:
「此去五年,国力当倍增!」
「十年之后,金贼必灭!」
「英魂不泯,忠骨长存!」
誓言落下,天地肃然。钟山松涛阵阵,仿佛在为英灵低吟哀歌。
她知道,红药桥畔的花,会年年再开。
她也知道,江南百姓的鲜血,不能白流。
这一场北伐,虽然得到了淮南两路的土地,但也让无数舟山将士、扬州义勇军、漕帮兄弟付出了生命。他们用血肉铺就了大明的未来,而她能做的,便是让他们的牺牲不被遗忘,让他们的家人得到安抚,让这个国家继续向前,直至再无人因战乱而家破人亡。
她睁开眼,望向远处渐渐暗下的天空,心中默默许下承诺。
英魂不泯,烈士长存。这一战,只是大明征途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