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接替工作(1/2)
“这些盘子和碗总共32元!五屉柜35元,大衣柜80元……”销售人员一一为赵海峰选购的物品报价。作为委托商店,它们的定价均基于商品的质量而非市场价值。
交款完毕后,赵海峰找了位拉车的工人——即所谓的“板爷”,帮忙搬运购买的家具回家。这次采购几乎耗尽了他的大部分存款,剩下的钱只足够他应付即将到来的杂费。
安置好家具后,赵海峰对柜台后摆放的一些画作产生了兴趣,但这回他并没有冲动购买古董画作。尽管他能够辨别真伪,但对于价格昂贵的艺术品,赵海峰更加理智。这一次,他选择了几幅当代艺术家白石老人的作品,因为画中的活灵活现的小虾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通过这些画,赵海峰认识到白石老人就是日后名震华夏艺术界的齐白石。虽然这位大师已逝去一年,但他作品的价值正在稳步攀升。出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赵海峰毫不犹豫地以相当合理的价格购得了数幅白石老人的真迹。
回到家中,赵海峰关闭门窗,将新添的所有物件都收入了“神国”——这是一个只属于他的神秘空间,不仅能够收纳万物,还能随心所欲地调整布局。利用“神国”,他轻而易举地重新安排了居住环境,并感到非常满意。
午后时分,赵海峰再次外出,前往合作社和粮店购买日常所需。由于这两家店铺尚未营业,赵海峰决定稍后再来,以免耗尽手中的储备资金。同时,他还偷偷带了一些种子回家。对于没有相关票据的种子,他使用特殊手段顺利带回了多种调料种子,以及像棉花这类家庭所需的其他作物。出于诚信考虑,赵海峰留下了相应的现金在商店内,表明了自己的诚意与尊重。
完成了一系列采购之后,家中的事物已经初具规模。赵海峰打算在次日开始正式上班前享受一天的轻松时光。下午两点左右,赵海峰散步至附近的什刹海前海段,沿途观察着许多爱好垂钓者的身影。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水平有限,通过钓鱼获取额外食材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在钓鱼人群中,赵海峰注意到了熟悉的三爷孙宝财。“三爷,你也在啊?”赵海峰微笑着打招呼道。“嗨,高峰呀,你也会来钓鱼?”孙宝财询问。“我是路过来看看,没有鱼杆怎能钓?”赵海峰解释。
经过一番交谈,孙宝财提起了他的鱼杆,表示自己手中有多余的一根,问赵海峰是否愿意交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用两斤粮票和三尺布票成功交易,赵海峰得到了一根质量优良的钓竿。
有了装备,赵海峰开始享受自己的垂钓乐趣。在一处较为隐秘的地方,借助前一世的经验和对环境的敏感察觉,他选定了理想的垂钓位置,并迅速捕获了一条重约十余斤的大型草鱼。兴奋之余,他决定采用弓鱼法处理猎物,确保其保持鲜活状态直到最后安全带走。
当天赵海峰还额外获得了一份意外之喜,当他提钓竿离岸时,竟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被遗留在湖中的藏宝箱,箱内装满了金光闪闪的金币——俗称“黄鱼”。意识到这非同寻常的价值,赵海峰机敏地将其藏入“神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关注。
就这样,在一个看似普通但又满载奇遇的日子里,赵海峰满载而归,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生 ** 验,还为未来积累了一些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 改编版本
“没错,全靠王大爷你的新钓杆换给我,没想到马上就有大收获!”李高峰又看向王大爷,问:“但是王大爷,你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呀!其实我也钓上了一条大鱼,绝对比你那还要大,大概也有二三十斤!”王家福回答道。
作为资深钓友,李高峰心领神会,明白这世上的确有这样的定律:跑掉的鱼永远是最大的!
“因为疏忽,被旁边的桶绊倒了,鱼全跑了不说,我还摔进了湖里,连钓竿都断了!”王家福叹气道。
“王大爷,旧物去,新物来。你不如考虑买个新钓竿,或许会有更多乐趣!”李高峰尝试安慰道。
“我还少了一只鞋呢!买新鞋又得花钱,今天跟你换的那点物资根本就不够。”王家福算了一算,发现今天不仅鞋子有问题,还得去修理鞋铺,买些线和针。幸好眼镜没有出问题,否则真要心痛死了。
“王大爷,我先走了啊。”李高峰不知道该怎么再安慰他,只好离开。
回到了院子,已是下午五点,各家各户都在准备晚饭。李高峰提着大鱼进入院子,引起了周围邻居们的关注,那条鱼足足有半米长,许多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尤其是阎家,因为他们的家人最多。
而且王大妈敏锐地注意到,李高峰手中的钓杆是王大爷的那一支。“李高峰,你的钓杆……”王大妈问道。
“我是用物资跟王大爷换的!”李高峰简短解释了一句,便回家了。
到家后,李高峰并没有急于查看他的神秘空间里的金银财宝,而是拿着菜刀向中间的公共水源走去。这里的自来水管是在院子里的中间位置,每天做饭时,这里总是最热闹的地方。
李高峰提着大鱼到来,众人对他的目光变得更加热烈。
“这么大的鱼,李家这孩子一个人吃得完吗?也不知道给我们点接济!”阎家人,阎二婆开始念叨起来。
### 第六章:阎二婆差点儿窒息(求订阅、求推荐、求收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