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再见了,赵宋 > 第174章 赵志伟的拷问

第174章 赵志伟的拷问(1/2)

目录

南下行动以来,战事进展虽顺利,可总会有受伤或各种原因不能跟上大部分行动的人。到目前为止,交给后勤部门收留的军人已超过二百人,唐子恒苦于人手缺乏,要打这些人的主意。

“唐主任,你这不是在挖我的墙角嘛,我这边也是缺人缺得紧,特别是军官。你的算盘我清楚,说是暂时借用,到头来怕是有借无还吧。司令你可不能轻易点头,得让唐主任拿点什么交换才行。”

李小强的话,其实是变相同意了唐子恒的要求,他这样说,也是刻意营造出军民和谐的气氛。

“哈哈,又不是做买卖,什么交换不交换的。唐主任,这事我同意了,具体怎么做,就由你跟李总指挥商量着办。不过话得说在前头,这是暂时借用,军队可能随时征调的。”

唐子恒随后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都很顺利地通过。

当然,他明白这是李子强给他树立威信,特别是面对镇永军的高级军官时,让唐子恒有说话的底气。所以唐子恒每提一个要求,后面都跟着送一些好处,也算是一种交换。

攻取英州前的这一次军民联席会议,为以后的攻城和接收打了一个样。在其后攻取南汉的战斗中,无论战事大小,军民开一个联席会议就成为常态。

此次会议上,李子强做出了分兵的决定,南下的镇永军一分为三,分为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

镇永军左、右路各以一个师为主力南下,中路则由李小强坐镇,集中第二集团军四个师的兵力,对南汉军队予以重点打击,目标是兴汉府。

得益于战场地形的变化和水路运输条件的改变,英州向南更利于镇永军的作战。攻克英州后,李小强快马扬鞭,只用了半个多月便屯兵兴汉府城外。

再经过半个月的准备,镇永军从东、西、北三面对兴汉府进行合围,而南面就是清江的入海口,不需要投入重兵。

镇永军以绝对的优势逼迫刘松的一支部队战场反正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兴汉府完全控制在手中。

或许是对前途已不抱任何的希望,或许是南汉的内乱早就严重削弱了南汉军的抵抗意志,兴汉府内军队的抵抗并不激烈,完全超出了战前的评估。

至此,整个南汉的精华地区都在镇永军的兵锋之下,对其它地方的占领也只是时间问题。

拿下兴汉府的第二天,李子强便带着众多的随员进驻这座南方最大的城池,在入城的那一刻,他还觉得有些不真实,现在他成了这座城池的主人。

兴汉府在后世被视为华夏第三大的超级大城,其地位仅次于都城和经济实力第一的沪江。而此时的沪江,还只是大江入海口的一个小渔村。

李子强并没有过多干预前线的战事,民事方面也有唐子恒在操持,他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亲眼审视这座未来的中心城市,一一考查陆少峰提出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他另一个最为机密的任务,是寻找线索,并做出战略性的预判。

从韶南关搜集到的两件物品,当天就被军情处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林州,李子强也只是草草地看一眼,便连夜返回基地,三兄弟做了一次彻夜的长谈。

“老二、老三,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我们回到以前,你们还愿意吗?”

陆少峰的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警卫也被特意赶到办公室外十几米远的地方值守。

三人看着桌上的燧发火枪和计时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讶。

当一直担心的问题真实的摆在面前时,三兄弟反而都镇定下来,都平静地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陆少峰一眼就看出,这两件物品的制造工艺并非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而是工业化的产物,并且是机械化的制造,只不过技术手段较陆记还有些落后。

因为没有更多的来源信息,陆少峰只能靠实验推断出,这两件物品非本大陆所产,而且是经过了长期的海上运输,因为两件物品有很轻微的腐蚀,这是在海上漂泊的结果。

很显然,也有另外时空的人来到本时空,三兄弟都毫不犹豫地做出同样的判断。

放下对另外的穿越者的探究,赵志伟却提出了一个假设,问了一个三人都极力回避的问题。

“老大,这个问题不存在,这么问有意思吗?”

陆少峰还是在回避,他不愿想、不敢想、也不能想这个问题,哪怕随着势力的扩大,这个问题无时无刻萦绕在心头。

“切,老三你这是虚伪了吧,我就经常想,老二,你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