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四代半导演(1/2)
汪厂长电话里一番霸气侧漏的话,让季宇宁也无语了。
他完全能预料到,即便他不同意,汪厂长也能把这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找别人改编成剧本,拍出来。
前世明年汪厂长就在不通知原着作者的情况下拍那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而且在得知和八一厂“撞车”的时候,仍然不管不顾继续拍。
当时文化部电影局协调也没用。因为当时电影局的局长,就是此前八一厂的厂长。
不过季宇宁这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当全国所有的故事片厂长都要拍的时候,那时候老汪同志也不大可能敢这么干了。
他只是奇怪,他现在还没有拿到那本9月25日发行的《收获》杂志呢,怎么汪厂长就已经知道并且看过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篇小说7月份投稿给沪上《收获》杂志后,已经在文学刊物的编辑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随后这种关注也蔓延到了各大电影厂的编辑圈子里。
再加上此前沪上地区印刷厂的工人私下里加印的校样,在他的这篇小说正式发表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一定范围传播了。
放下汪厂长的电话,紧接着又来了一波电话。全是上影厂的导演打来的。都是想要执导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
季宇宁这几年去上影厂去了不少趟了,尤其是今年他拍电影《巴山夜雨》,上影厂可是没少去,所以跟上影厂的这些导演基本上都见过。
上影厂现在是以老导演众多着称的,现在还有很多第2代的老导演。
打来电话的上影厂的导演,上至第2代导演,下至第4代导演,都有。
所谓第2代导演,就是30年代就已经开始成名的导演。像季宇宁的电影《巴山夜雨》剧组的剪辑师蓝大姐的爱人汤导,还有在30年代拍过电影《神女》的吴导。
第3代导演,就是像谢晋那一代导演。北影厂的谢铁骊、谢添等人,都属于那一代导演。这一代人都是建国以后开始活跃的那一批导演。
而第4代导演,其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和季宇宁联合指导电影《巴山夜雨》的吴贻弓吴导。第4代导演是以60年代毕业的电影学院的学生为主。
季宇宁在接听汤导和吴导这些老导演电话的时候,都是肃然起敬的。
当然他在电话里都是直截了当的把谢导推出去。
这个,都怪谢导手快。
其实上影厂的这些导演的手不可谓不快,但是都比不上谢导的手快。
上影厂的这批导演群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一直到季宇宁家吃完晚饭为止。
季宇宁为了接这些电话,晚饭都没怎么吃好。
接了这么多导演的电话,季宇宁也不禁开始想,他算第几代导演啊。
现在还没有第5代导演。
前世第5代导演,是82年毕业的那一批导演。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1批导演系的学生。
季宇宁这时候应该算介于第4代和第5代之间。他甚至比好多第4代导演还要更早的单独执导影片了。
他应该算是四代半导演。
季宇宁一想到自己比前世的陈诗人,还有老牟子这些人的辈分,还要高半个辈儿,心里就挺高兴。
实际上他的年龄比那些后来的第5代导演都要小,但自己的辈分就是高啊。
季宇宁还在想着自己的辈分的时候,电话又进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