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真金白银(1/2)
再说,马不吃夜草就不会肥,国家也一样,如果没有这些戴红顶的商人,在国家缺钱的时候,该去找谁呢?”
首席宰相无话可说!
回想前几天的大朝会,之所以能完美掌控局面,甚至能赢得人心,就是用了《思想录》中的方法!
效果非常成功!
文武百官都被首席宰相描绘的市场前景所打动!
现在,他们肯定正在积极联系或准备出海的事情,希望能从海外获取巨大的利益!
要知道!
在国家的背景下!
能顺利做到朝廷官员的,没几个出身贫寒,就算真的出身贫寒,当几年官,也会摆脱贫困!
一心一意清廉升官,不还可以找个有钱的岳父,相信愿意送钱的“岳父”一大把!
没有官不贪的!
两年清廉的知府,就有十万雪花银!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苛则无徒!
这三条道理,是所有做官的人追求的真理,做个“循吏”,没什么不好!
手里有钱!
眼前又有顶级前景的行业!
谁能不动心?
建造两艘商船,再低价从国家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然后销往沿海各国,就能获得数十倍的暴利!
再聪明点的,就开始研究沿海各国有什么不值钱的东西,但运回国内后,却又价值连城,从中牟取暴利!
这一去一回,可能就是几百倍的利润,不仅比贩盐来钱快,还比贩盐来钱安全!
尤其是经过首席宰相的一番鼓吹,满朝文武能不动心的很少。据内阁估计,官员们对海上投资的总额,不久后不会低于五千万两纹银!
这将极大地推动国家经济的运转,极大地减少国家多余的货物,不断推出新产品,极大地促进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高速发展!
“国家的官员,背后大多站着一个,甚至几个豪族、士族,存着海量金银,却不敢花钱。首席宰相,你真是费心了!”
朱由校揭开了这件事,眼中闪烁着无尽的寒光和冷意,咬牙切齿地说:“朕倒是要看看,这群人到底藏着多少金银!”
学过初中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金银都是抗腐蚀的金属,它们不易氧化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可以正常存放几千年而不受太大损耗!
由于古代的黄金生产能力极低,每年流入市场的黄金平均不超过十吨!
其余的被皇室用来打造金器、寺庙用来塑造佛像,以及丝绸之路开通后,金银用来购买西域珍宝等方式流失!
从秦始皇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换算下来,国家市场的黄金流通量应该是十八万吨!
但根据户部的报告,目前市场上的金银流通量不足一百吨,连零头都没到!
在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之前的华夏,巨大的金银亏空,流向何处,已经不言而喻!
......
正是国家的大家族、大地主,还有一些富商,都将金银藏了起来,藏在那不见天日的密室里,日夜守护着!
一代又一代过去,这些被储存的金银越来越多,市场上流通的金银始终由国家开采供应,才能勉强维持经济体系不崩溃!
朱由校能做的,就是让这些藏金纳银的家庭,把金银花出去,然后流入市场,最终流入国库,以确保国家经济体系始终稳定!
“恐怕储存的金银会超出陛下的想象!”
首席宰相想起岳父家曾经表现出的气度和慷慨,心中不由得一跳,恐惧地说:“陛下,大量的金银流入,一旦没有足够的货物供应,最先受到经济冲击而崩溃的,可能就是国家!”
“万吨黄金,还冲击不了国家的经济!”
朱由校深吸一口气,沉稳地说:“再说,这群守财奴不可能一次性放出储存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金银,国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陛下打算怎么做?”
首席宰相听出了弦外之音,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重,有些焦急地问道!
“国家最贵的是什么?”
“土地!”
“西征军、西南军,还有海军,不会只满足于邻国,他们会无限扩张,大不了,朕拿爵位和封地来换!
它们都是国家的流通货币!
保值能力极强!
但再强,能强过一块封地吗?
国中之国!
独立的封地!
恐怕是华夏所有人民共同的追求!
“朕不在乎豪族、士族能投入多少金银,也不在乎能赚多少金银,再多,总比不上北方的大草原!”
朱由校看着渐渐变化的白云,平静地说:“朕在乎的是,将黄金、白银大规模收归国有,以确保国家货币始终不贬值!”
“首席宰相!”
“臣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