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四百三十三章 澳洲之行(三)

第四百三十三章 澳洲之行(三)(2/2)

目录

帕拉瓦人一直不跟外界接触,所以自然就落在时代发展的后面了。后世外界社会和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可他们却依旧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仍然处于旧石器和木器时代,靠采集和打猎过活,他们不会造弓箭还有别的武器,所以就用长矛来打猎和叉鱼。他们既不会做陶器,也没发现过任何金属,就只会简单地钻木取火。另外,塔斯马尼亚人也不晓得做衣服,他们只会拿兽皮盖住身体来取暖。塔斯马尼亚人跟其他地方的原始人一样是群居的,四五个家庭凑成一群,一块儿打猎,一块过日子。虽然发展得比较落后,不过他们也适应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直到被帕特罗克勒斯的舰队发现,最终打破了宁静。

外来者并没有遭到帕拉瓦人的攻击,他们先是好奇地观察着这些外来者,似乎在审视他们的来意。和在很多地方一样,只要土着人不主动发动攻击,帕特罗克勒斯是不会妄动杀戮的。这些帕拉瓦人实在是太落后了,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虽然他们长得挺唬人,全身的毛发比帕特罗克勒斯所见过的任何民族都要长,似乎就像几万年前的猿人。但人不可貌相,他们虽然落后甚至丑陋却并不野蛮。

虽然语言不通,但大家能够通过手势做简单交流。帕特罗克勒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镇和渔港,入住了一千移民,他们生活在这里,通过放牧和打渔为生,同时招募了不少帕拉瓦人为其服务。小镇中有市场,通过向帕拉瓦人售卖各类生活用品,牢牢地掌控了他们的命脉,让所有帕拉瓦人都为帝国贡献力量,从事各种劳务工作。

塔斯马尼亚岛上有着袋熊、伪虎鲸和此地独一无二的动物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袋熊长相稍像熊,但比熊小,体长70-110厘米,体重20-35千克。腹部有育儿袋,袋内有两个乳头,袋口向后开。眼、耳均小,身体矮胖敦实,称得上“五短身材”。袋熊头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对较短。所有牙齿无齿根,终生生长,尾退化,被毛较粗,呈灰褐色。

袋熊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大洋洲的森林、丘陵以及海岸,栖息于森林、山地、荒野,偶尔会出现在农田附近。过着穴居生活,为夜行动物,白天藏在洞中熟睡。虽然称之为熊,但它们是食草动物,和大多数食草性动物类似,袋熊的食谱包括灌木、树皮、真菌、树皮、苔藓、叶子和沼泽植物,尤其喜欢多年生牧草。在干旱的季节,也会吃枯萎的草根。

袋熊很善于挖洞,它们栖居的洞穴比较大。一般洞穴纵深可达10米,宽60厘米,洞的末端是卧室,用草和树皮做铺垫物。袋熊喜独立独往,有时2-3只在一起生活。袋熊的新陈代谢非常的慢,眼、耳均小,身体矮胖敦实,差不多要用14天的时间来完成消化,这有助于生活在乾燥的环境。它们一般行动得很慢,但当遇上危害时,逃走速度可以达40千米\/小时,并维持达90秒。袋熊会保护由其巢穴为中心的疆界,对入侵者存有攻击性。当它受到地底下的掠食者攻击时,它会破坏地底隧道,令掠食者窒息。它主要的防御是靠臀部连同不怎么长的尾巴,可以避免在逃走入隧道时被掠食者攻击尾部。尽管和其他所有哺乳动物一样长着圆圆的肛门,但是毛鼻袋熊拉的便便却不是圆球状、螺旋状或乱糟糟的一堆,它们是地球上唯一拉方形便便的生物。

袋獾是塔斯马尼亚岛上特有的动物,它们栖息于灌丛、草原、疏林和多石的半荒漠地区等地带,过着独居生活,白天躲在山洞、树洞或袋熊的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它们是食肉动物,食物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和蛇类为主,也吃少量植物。虽然它们的平均体重只有6公斤,但它们最喜欢的食物却是大它们几倍的袋熊。相对于各自的体积而言,袋獾是噬力最强的现存哺乳类动物。

袋獾脸上和头顶有触须,以便在黑暗中寻找猎物或侦测同类的存在。它们在被激怒时会放出臭气,刺鼻程度可与臭鼬比拟。因为袋獾多在晚上出动,它们长于听觉及嗅觉,视觉则以黑白视力表现较佳。它们较能看到移动的物体,却难以观察静止物件。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