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澳洲之行(二)(2/2)
所以在每到一处,帕特罗克勒斯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自带的猫狗全部拴上绳子或链条,食草型动物则没有这种要求,但这些动物大部分是王室的,因为大部分家庭出门的时候都是将自家的牛羊卖掉的,只有马匹会有一些人带着,但是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普通家庭根本带不起。
这样一来,每到一处据点,牧民出身的移民们只得从王室手上重新购买牛羊用于放牧。由于路途遥远,无法保证牲畜的生死,而且这些牲畜的运费都要比牲畜本身贵,所以他们也是根本不可能将家里的牲畜带过来的,就算那些富户也不得不从王室手中购买。而他们卖掉的相当一部分其实最后也是回流到王室手中的。舰队专门有运输牲畜的船只,一艘一级舰能运输羊3000多头或牛1800头左右,由于运输途中经过多个温度带,牲畜的死亡率极高,特别是鸡鸭之类的小型牲畜。最后在经过一番加价后,一头价值10德拉克马的羊可以卖到30德拉克马,一头奶牛甚至能卖到100德拉克马的价格,小型禽类的价格更是翻的更多,由于其所占体积不大但面积不小,所以原本一只1德拉克马的鸡能卖到4-5德拉克马。王室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个盘满钵满,足有好几百塔兰特。
没过几天,帕特罗克勒斯就继续向东航行。三天之后,了望手就发现了一处小海湾,进去以后发现了一条大河,这条河就是澳洲唯一一条发育完善的河——墨累河。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长、也是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大分水岭,注入印度洋的大澳大利亚湾。墨累河干流全长2589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如以达令河为源,则墨累河全长3719千米。墨累河的主要支流有达令河、默伦比奇河等。河流流量不大,季节涨落变化较大。每逢冬季涨水时,从河口上溯300千米河段可通船只。干季水浅,河口沙洲会阻碍航行。
帕特罗克勒斯在河口建立了一个5000人的城市,于是埃及人和印度人在此种地,希腊人在此建立工坊,柏柏尔人放牧,马来人在此采集和狩猎。这里还居住着克里人,由于澳洲土着其普遍的攻击性,自然又是一番胖揍和安抚,土着们完成了自我救赎,大部分都能慢慢适应做帝国移民的邻居,毕竟确确实实能得到很多原本他们根本得不到的东西,生活起居都能升华好几个层次。
接下来,帕特罗克勒斯来到了澳洲的东南地区,这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由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岭(大分水岭)阻挡了干燥的西风,澳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两个气候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帕特罗克勒斯在这些地方陆续建立了澳大利亚的亚历山大里亚、新雅典(hens)、新巴比伦、新迦太基等城市,由于东部沿海平原的宽度通常较窄,在几公里到十几公里之间,这些城市沿海岸线分布,几乎被一条线串联了起来。舰队的几万人大半都集中在了这里。
澳洲的土着科瑞人、穆里人、巴马人相继都被征服,其中穆里人的反抗最为激烈,因此很多部落都被全员贬为奴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帕特罗克勒斯带到了城镇中来作为劳力来建设城市,这些城市基本都建在河边,又因为气候宜人,因此成了澳洲最适合生活的城市,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来到此地定居。东部的这些土着人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土着人,也更快地融入了新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