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闻所未闻(2/2)
赢烈微微点头,说道:“诸卿所虑甚是。本王以为,科举考试可分为文试与武试。文试考查经史子集、治国方略、诗词文章;武试则考骑射、兵法、武艺。”
荀彧拱手道:“主公,文试可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于各县举行,选拔优秀者参加会试;会试于郡府举行,选其中佼佼者参加殿试。殿试由主公亲自主持,确定最终名次。”
刘晔接着道:“至于武试,亦可仿此文试之法,分级选拔。且为保公平,可对考生身份严格审查,防止作弊。”
糜竺说道:“考试内容当定期更新,与时俱进,以应时事之需。且为使更多人才有机会参考,可规定一定的参考年龄范围。”
赢烈沉思片刻,说道:“乡试每年举行一次,会试于乡试次年举行,殿试则在会试结束后不久举行。对于通过考试者,依其才能授予相应官职。”
荀彧又道:“为鼓励学子积极应考,对于成绩优异者,当给予丰厚赏赐,如田产、财物等。”
刘晔补充道:“还需设立专门的学馆,供学子备考,聘请名师讲学。”
赢烈朗声道:“善!就依诸卿所言,尽快拟定详细章程,待准备妥当,便昭告天下,推行科举之制。”
周瑜站出来说道:“主公,那这科举的录取名额该如何定夺?若是过多,恐怕官职空缺不足;若是过少,又恐寒了天下学子之心。”
赢烈看向众人,问道:“诸卿对此有何看法?”
荀彧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可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以及朝廷所需官员的数量来定。初期不妨名额稍多,以吸引更多人才,待制度成熟,再做调整。”
刘晔说道:“臣以为,还需考虑各地人才的分布情况,不可厚此薄彼。比如某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人才相对较少,在录取时当有所倾斜。”
糜竺紧接着说:“不错,还应考虑不同科目的难易程度,平衡各科目的录取比例。而且,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在其他方面稍有不足的考生,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特招名额?”
赢烈点头道:“有理,此事还需细细斟酌。”
荀彧说道:“主公,臣以为,这科举之制虽好,但也不能完全摒弃以往的举荐制度。毕竟有些隐士高人,未必愿意参加科举。”
赢烈回应道:“文若,所言不无道理,可将举荐作为补充之法,但也需严格审查,以防滥竽充数。”
荀彧说道:“主公,那对于学馆的管理也需有明确章程,比如学馆的师资选拔、教学内容的规范等。”
糜竺也开口道:“此外,考试的监督机制也需完善,防止考官与考生勾结舞弊。”
荀彧这时说道:“主公,微臣觉得对于科举考生的户籍管理也当重视,以防有人冒籍应考,破坏公平。”
众人纷纷领命,着手制定科举制度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