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乱成了一锅粥(2/2)
十七日,石城来报,又有二百骑、五百步卒成功渡江。
信使还带了一些外界的消息:诸葛恢遣水陆兵马万余至安丰,大破弋阳太守樊峻,峻败死,安丰兵复西攻弋阳。
似乎有人逃至鄱阳报讯,近日总有鄱阳郡的斥候在石城附近观察,江面上的船只也变得多了起来,观其旗号应该是镇守湓口的王彬帐下的江州军团。
寻阳周氏遣兵攻皖口城,败退。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家注意到这边了。
收到这些消息后,郭诵、韩忠志二人对纪世和的态度也好转了许多。
人就是这么现实。
没有纪氏接应,他们在这茫茫沼泽与密林之中,真能活下来吗?走了这么久,村子都没见到几个,便是将那些江北流民全部抢光了,也不够吃的啊,更别说长期坚持了。
宣城若再开发几百年,从这里渡江就好办多了。
二十日,众人终于看到了临城县,吴人似乎有备,但没什么兵,只紧紧关闭城门,战战兢兢地看着这群远道而来的北人。
好在真如纪世和所说,入夜后有人偷偷打开城门。
郭诵、韩忠志冲入城内,迅速击杀了数十名县中武吏,轻松控制全城,
这个时候,郭、韩二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紧换掉几乎全是污泥的军靴,将泡得发白的脚赶紧清洗一下。
渡江不过五天时间,人还能勉强坚挺,马已经有不适应环境而倒下的了。
郭诵暗叹。
马其实比人敏感多了,若长期生活在江南便罢了,可它们多来自草原,二月中下旬的南方威力渐显。
曹操谋夺江南,也是多给山越酋师发印绶,几乎不派大队人马偷渡过江。
要抓紧了!别整到最后没被吴人杀死,却自己病弱躺下了。
在临城休整时期,他们也得到了来自东边的消息宣城郡广德县附近有富春孙氏的人聚兵两千,被吴兴太守虞谭遣兵击溃,人头筑成京观,以示震镊。
义兴周氏老宅被攻破了,子孙死难者甚多。周札在阳羡举办招魂葬,激励周氏子弟拼死力战。
钱氏余党还在活动,一部分溃入宣城边境。
沈氏没动静,似乎还在犹豫。
最难得是金城的消息,听闻江面被封锁得厉害,已经很难派人偷渡了,金城守军被围攻至今日,兵不满千,马几乎全消耗光了。临城县有人谈论他们,皆嘲笑赵胤无能,但郭诵、韩忠志却不敢如此作想,只是胃叹金城守军处境堪忧。
二十二日,第二批渡江之人赶来汇合,兵力扩充至一千五六百人。据他们所言,第三批渡江的人运气不佳,损失很大,只有百余骑、三百步卒过江,后面大概没人过来了。
纪世和在一旁默默听着,没说什么。
不知不觉间,他的统战价值进一步提升,没他接应,这三批渡江之人面对无尽的沼泽和芦苇荡,抢都不知道去哪抢,届时骑兵先变步兵,再病死一批、饿死一批、迷路一批、绝望之下攻坞堡死伤殆尽二十二日下午,郭诵、韩忠志商量了一下,决定由后者率骑兵先行。
二十六日清晨,韩忠志、纪世和等人长途跋涉二百余里,终于抵达了宣城县,里应外合之下,斩杀县令,夺取县城。
纪氏子弟则集结了三千人抵达县城外,准备于此正式举义归正。
与此同时,曾驻芜湖的琅琊王司马冲紧急征集了三千兵,外加三千禁军,乘船逆流而上,直扑宣城。得知此城已换上「梁」字大旗后,火速折往宛陵,据城而守。
历阳都督山遐山彦林紧急调集兵马,自濡须口渡江,于南岸登陆,往宣城而来。
他走之后,淮阳丘诸寨守军绝望之中次第投降。
而江州王彬也率军自彭泽东进,先击破了石城,一路追而来。
就连正在吴兴剿杀钱氏余党的宣城豪族兵马,也纷纷班师,自宁国、广德而来。
一时间,刚刚抵达宣城的韩忠志、郭诵二人面临着四面合围的窘境。
没办法,陆路行军太慢了,机动性远远比不上乘船而来的吴兵。
但他们深入敌境的努力也不是没有效果二十八日,濛濛细雨之中,武康县令于衙署之中被刺杀,「梁」字大旗当天就挂上了武康县城头。
沈氏悍然动手,一日之内控制了武康全境,随后直扑乌程。
故县(吴兴郡)朱氏、施氏(朱治、朱然后人)起兵响应。
陵阳(宣城郡)山越宗帅后裔祖氏亦起兵响应。
永世县史氏不尊奉刘超号令,混战一番后,退回自家老宅据守。
义兴、吴兴、宣城三郡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