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科学家沈括(1/2)
“虽然得到的氮肥比较少,但是比没有强,我们可以用来培育种子,提高它的产量。”说完赵括在汤隆低头看图纸的时候,朝着赵佶眨了下眼睛。
赵佶明白了赵括的意思,希望用土法炼焦带来的这一点氮肥,来培育十个月后可能回来的土豆、地瓜等作物,便悄无声息的点了点头。
汤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然抬头疑惑道:“赵先生,何为硫酸铵溶液?”
“额。”赵括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简单说道:“只是一种称呼。”
“那硫酸是什么?”汤隆接着问道。
赵括回答道:“就是绿矾油,不过用绿矾加热获取太过麻烦,我这里有更好的主意。”
他再次找出一张图纸,递给了汤隆。
赵括给出的是抗战期间的红色科技,“缸塔法”。
把同样大小的陶瓷缸两个一组,口对口垒成塔形,再把几个塔用陶瓷导管连接起来组成缸室,用于制作硫酸的“缸塔法”成套设备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没有合适的铅板,用百姓用来盛水和储存粮食的陶瓷大缸来代替铅板的作用。
一方面,陶瓷大缸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完全可以代替铅板。另一方面,陶瓷大缸成本也低廉,适合大范围运用。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制取硫酸的反应过程中需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要远离明火、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这些注意事项,赵括也详细的在图纸上标注说明了。
汤隆淡定的脸上终于露出惊讶之色,看着图纸上设备的画法和数据标注,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感觉这些东西似乎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的实验去,会给他提供很大的帮助。
鉴于他自己的骄傲,汤隆本打算回去后搞明白这些东西的用意,但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急忙询问道。
“赵先生,我想问下,关于你所说的炼钢产业的选址有什么要注意的。”
赵括也挺满意终于惊讶了一把这个老金钱豹子,本来他以为弄出土法炼焦,汤隆就会大吃一惊,没想到人家全程微笑,一点也不惊讶,这让他心里有些犯嘀咕,是不是现在已经有类似的技术了,毕竟这不是一个完全和历史一样的大宋。
在汤隆提醒之后,有些自得的赵括立马收起了骄傲之心,恢复了平时的心境,朝着汤隆微微颔首,笑着说道。
“多亏汤老先生提醒,炼钢产业的选址非常重要。”
“首先,要在水运便利的地方,一方面是为了利用水运,减轻运输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大量的水利设施来提供风箱等工具的动力,取水也方便。”
“其次,要远离城区,因为炼焦会产生大量的烟尘,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另外,要预留出大量的空地,为以后添加的其他产业做出准备。”
“还有,估计需要大量的工人,让他们来回上下班也很浪费时间,需要在附近建立一个适合生活的简单村落,方便更有效率的生产。”
汤隆点了点头,将赵括所说的事项一一记录了下来,自己也依靠以往的经验,稍微想了一下,发现确实各个方面都没有问题,然后打算告辞离开,回去安排相关事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