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这就是读书人(1/2)
半年前,锦衣卫将这个蜀州江原县消息调查清楚后,直接传递给赵佶时,身为大宋官家的赵佶愤怒至极,单手捏碎了手中的瓷杯,下旨,将涉案的所有官员,诛三族!
这是大宋建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处理地区官员的事件,其中大部分官员为文人的存在,为此,不知真相的章惇和蔡卞,罕见的联合起来,代表文人集团向宋徽宗赵佶发表自己的意见,强烈要求宋徽宗赵佶从轻处置,不少御史也是集体上奏,劝谏赵佶不要违背祖制。
宋徽宗赵佶故意没有去理睬朝堂众人,也没有去刻意控制民间的舆论,更没有让锦衣卫将此案信息泄露半点,反而让锦衣卫严守秘密,并下口谕,如果发现有人泄密,诛九族。
随后秘密将几名主要犯人调入锦衣卫大牢,除却吴用几人外,不让任何人进入,连饭菜都是按照皇帝的检测标准来办的,韦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搜集这群人的罪证。
终于,在三天后,朝堂和民间的情绪被推到了极点之时,赵佶突然宣布,当天下午将在宣德门以北的空地上,搭台对犯人进行公开的审判。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想,大宋官家,赵佶想要做什么。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在举行的公开审判中,案犯蜀州江原县县令县丞等人痛哭流涕的将自己所做的事一一道出,顿时让在座的所有官员鸦雀无声。
而台下的民众们愤怒的冲击被禁军保护起来的审判场,不断有人朝着高台上的犯案官员们丢着鸡蛋和石头。
这一情绪在锦衣卫越过大理寺,宣布他们没收家产的数额后,更是达到了极致。
八十万两银子,在座所有官员的年俸禄加起来还不到他们这两年收益的几十分之一。
之后,宋徽宗赵佶还让锦衣卫带来的几名服徭役的农民走上台前,讲述他们这两年的生活,展示给所有的官员,他们身上的疾病和伤疤。
这就像狠狠的一巴掌,响亮的打在了一直鼓吹仁宋盛世的那部分文人脸上。
所谓仁宋之治,一个笑话罢了。
愤怒的章惇无法相信自己居然是在为这种的人说话,听完后气的当场抽出旁边守卫的长刀,挥着刀差点冲向台去,要亲手砍下这群贪官的头颅。
可惜被守卫在一边的锦衣卫们拦住了。
赵佶最后慢慢站起身来,什么多余的话也没有说,只是简单扫视了一周,示意百姓们保持冷静,然后依旧做了诛三族的判罚。
只是这一次,没有任何人敢冒着眼前汹涌的民意,做出反对的意见。
这件事,也成为了让文官群体分裂的导火索,让部分良知尚在的文人认真思考着,大宋对文官过于优待是否真的有必要吗,会不会潜伏着更多类似江原县案件的事例。
逐渐,一部分文人从优待士大夫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开始要求按照大宋律法,和其它身份的人一样,一视同仁的处理违法文官。
这也是为什么赵佶故意隐瞒消息,将这件案子推到大庭广众之下的原因。
这样一来,在未来关于冗官的改革中,赵佶遇到来自文人的阻力会减小很多,也会收获部分来自文人的支持,不至于陷入孤身一人的绝境。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大牢里待了足足一年半多的赵括所不知道。
赵佶就是利用这个信息时间差,用真实案例为主,辅以部分修饰,来让柴大官人这个人物更具有血肉感,与农民身份的赵括引起共情。
虽然赵佶也很羞耻于自己的做法,但为了大宋,他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脸面,来换取赵括全心全意的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