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标点符号和大写数字(1/2)
“这书写方式确实不错,不过,这些符号又是什么?”朱元璋指着上面的标点问道。
古代早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人们要断句只能凭语感来“破读”。
以此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说著名的断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就这一个句子,便能拆解出九种不同的意思。
当然,这‘下雨天留客天’的主人翁‘徐文长’现在还没有出身。
《先生合约》之中便说: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有一次,他聘请一个教书先生,讲明膳食很微薄。
县里一个书生嫌恶其为富不仁,便去应聘。
当时,这位书生一口应允,但借说口说无凭,要求立一张凭据,那个富翁满口答应。
书生就写了一张合约:“每天膳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看着这张合约,细读一次:“每天膳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就欣然在合约上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顿饭时,书生就大叫起来:“怎么尽是青菜,没有鱼肉呢?我们不是约定每餐要有肉食的吗?”讲完后,对着富翁将合约读了一次。
“每天膳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当然不依,两人闹到了官府。
结果,县令却是判书生胜述,富翁没法只能依照合约而行。
而韩愈也在《师说》之中说道——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这也体现了夫子的重要性。
古代私塾老师教授刚入学的学生时,会用朱笔帮其断句。
学生断句水平提高后,不需要断句就可以通篇读懂全文。这种“离经辨志”其实就是最早的句读。“语绝为句,语顿为读”;
在语句结束的地方为“句”画一圆圈标记,没有结束的文句叫“读”,用一点来标记,相当于现在的顿号,这也就是最早的标点符号。
古人也常常会用“可圈可点”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绩。
但到了明朝,只有句号和逗号,而且还十分少见,使用也是有些随意。
多数时候还是靠句子分段。
但使用起来还是很不方便,更是因此出现了许多纠纷。
“陛下,这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陆渊接着又给老朱介绍了各种符号,及其各自的作用。
朱元璋仔细看着书册上的标点,片刻才说道:“此法甚妙,既方便了阅读,也是更好断句句读,避免了纠纷,此法可以在大明推广,以方便读书人和公务。”
“父皇英明!”朱标立即说道。
“陆渊,你继续说说那什么复式记账法,咱有些看不明白。”朱元璋说道。
“父皇,这记账法便是使用两个账本了。第一本账,记录“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第二本账,记录“货”是怎么买进来的。”朱标颇有些得意地说道。
但没说两句便是被老朱敲了一下脑袋:“既然有这种法子,为何不早拿过来!”
“爹,陆先生说了,想要推广此法却是不容易。”朱标接着又将陆渊那日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朱元璋顿时大怒:“这些人敢!看咱不砍了他们脑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