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课(2/2)
“司马攸年幼时就很聪慧,熟读经史,在祖父和父辈的庇护下成长得一帆风顺。司马懿对他的培养也完全是按照皇帝继承人的模
板来培养的,司马攸成长为一位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美名远传的人。更是成为了当时的楷模,风头一度盖过了亲哥哥司马炎。
“司马攸成为了司马师的嗣子,如果司马师以后成为皇帝,那司马攸自然就是下一任君主,他这样一位堪称端方的人,自小学习的也不是阴谋归算之计,而是治经博书,他若成为皇帝,未必会是一位混沌之君。但很不幸运,司马师很快也病故了,当时司马家并未起势。”
“司马攸年纪尚小,即便名声和能力都很好,也撑不起家族的宏大目标,于是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攸的亲生父亲,就暂时代替大哥接过了司马家的重担。
“后来司马昭成功让天下之人都知道了魏帝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司马昭的心腹却都被司马炎笼络了过去,一直以来支持爱护司马攸的司马懿和司马师都已经去世,他又是个温和之人、看重礼教法度,在这等境地中,他无法违背本心做出什么为自己谋算的事。
“司马昭曾以魏文帝曹丕和曹植的事情告诫过司马炎,不愿让他有朝一日伤害自己的手足。司马
昭的妻子、司马炎司马攸的母亲也曾忧心不已,认为司马炎恐怕无法容忍弟弟,她十分担忧司马炎会害了司马攸性命,直到临终前还在告诫司马炎。”
“晋朝建立后,司马炎即位。无论皇位是从曹魏那里夺来、还是从司马家长房一脉得来,这都有些得位不正的意思,所以司马炎即便没有忘记父母的话,对司马攸也一直都是很忌惮的。”
“但司马攸为人和善,一心为国。在分封制重启后,各诸侯王封地内的官员都是自己任命的,司马攸却依然让朝廷任命;司马攸也拒绝收受朝廷的钱财支援,坚持靠封地就可以养活自己,不愿白拿中央的;每有天灾,司马攸便都会下令为封地内的百姓减轻赋税,还会赈灾赊贷。”
越念李晓诗越惊讶,这里竟然还有这么个人呢?
而且听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个很好的人啊,不说能不能当个好皇帝,但最起码作为一个诸侯王,他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都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人了。
还会减轻赋税……说实话,看晋朝的东西久了,她甚至觉得会给百姓减税就是件很了不得的事了。
更别说这司马攸还会赈灾安民了,这样一比,其实他更适合做结束乱世后整治国
家与民休息的皇帝吧?
最起码比那个“何不食肉糜”要好吧?
“就连后边的汉赵皇帝刘渊,司马攸也早早看出了他的不安于室,曾向司马炎进言过,奈何未被重视。
刘备:?
汉赵是什么汉.…
“司马炎的下一任继承人是司马衷,是个呆傻之儿,许多大臣都曾上书让司马炎更换一个继承人,换其他的儿子。但或许是自身‘得位不正’让他心有不甘,他始终不愿意。”
这其实很好理解。
司马炎的嫡长是智商有缺,但如果可以不立嫡长、立贤,那当初司马攸贤名远传,司马昭是否该把位置给司马攸?
现在司马攸贤名更甚,他又是不是该把位置还给司马攸、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所以无论如何,不管是为了安自己的心还是把立长不立贤个坐实,司马炎都是不肯换继承人的。
“随着司马攸民心越盛,在军中的口碑也日益壮大,司马炎对他的猜忌到达了顶峰。他听从了奸臣之见,下令让司马攸尽快赶回封地,远离中央;但司马攸见到了幼主司马衷的痴笨,本决心要做辅政大臣,为大晋的将来尽心,谁知却要被赶走,他自然是不愿的。
“朝中大臣们也有许多对此表示抗议,就连当初和司马炎很有交情、甚至是司马炎死忠的人都站出来反对了司马炎的决定,因为无论如何,司马炎既然不肯换继承人,那司马攸都是最适合辅政的人。哪怕不是为了私、只为了晋朝,也不能这样做。
“可司马炎一意孤行,把朝堂上下反对的声音清扫一空,连自己的亲信也都发落了。”
“司马攸郁愤难平,生了一场重病。他向司马炎请求,自愿去为亡母守灵,但不被允许。司马攸病重难行,而司马炎的诏书再次送到,命他即刻上路。
“于是司马攸只得收拾打点好自己,强撑着病体觐见司马炎请辞。”“后来,他吐血而亡,年三十六。”
“而随后司马炎去世,他一意孤行立下的痴傻太子、精挑细选为太子选好的皇后、以及清洗了一干死忠后剩下唯二能用辅政大臣,一手带来了八王之乱、造就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所以,西晋真的是一开始就没有救吗?
或许有救,或许没
救,这都是说不准的。
——司马家得位容易吗?
不容易。
魏国坐大离不开东征西讨,司马懿远征辽东,抵御诸葛亮北伐,为曹魏立下无数功劳;前后送走了曹操曹丕曹睿等几代皇帝,无论是壮年还是幼年登基,天下都需要他们去一起打拼、去守护;而魏国后期朝堂势力纷杂,司马氏又为了谋位要为了皇帝去——拔除这些钉子,消弭这些隐患。
祖孙三代的隐忍和谋划,岂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容易可以概括的?
——司马家得位不容易吗?
容易。
曹魏发家、从曹操带领一帮弟兄们起,一路颠沛征伐,收文士揽将才,为了兴复汉室死去了多少英才,为了大业又死去了多少弟兄,父子日以夜继的积累、上下无数英魂的牺牲,才换来曹魏的立足,换来了一切的基石。
而司马家仅仅作为为这基石添砖加瓦、并在这一切基础上加以修缮与完善的人,又岂能说是不容易?
天下纷扰,权力之争,本就不是简单的是与否、对与错能够概括的。只要能得到天下、并善待天下,那自有百姓来为你正名。
可司马家的问题在哪里?
可能真的是猜疑阴谋久了,那刻在骨子里多疑让司马炎这个与上两代一脉相承的继承人彻底陷入了牛角尖。
而这个阴谋家环境中成长出的、被阴谋家以精心呵护培养出的,或许可以算得上唯一一个不染阴谋的、清和平允的、有“正统”之风的继承人,却因为命运的无常,与为他准备的位置失之交臂。
但命运就是命运,在尚且还算是有能力的人接连去世后,这个家族之中剩下的,就只有愚蠢又无能、鼠目寸光残忍诡谲,野心比能力大的废物们罢了。
并非天命难违,只是司马家的气运或许在他们成功拿下皇位后就已经彻底消耗殆尽了。
司马攸这个在后世史书中堪称完美的亲王,最终也只不过是给西晋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朝代多添了一笔“薛定谔的未来”的可能罢了。
/ap;gt;
也仅此而已。
酿成这一切惨剧的,始终都是司马家的那些王。
司马家注定要随这发烂了的大晋一并长留青史、以负面的姿态,高挂耻辱柱,与那些残暴不仁的“胡”一起,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万万千千百姓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