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 75 章(1/2)
林德康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默默筹划思考着这些事。
他出身翰林,在地方为官,又进入六部,最终成为一国丞相,对于劝课农桑之类的地方政务有很丰富的经验。
“此事臣先和周如植商量一番,看他那边是什么规划,再写个人手部署,钱财挪用的条陈给郡王批复。”
李洵嘱咐道:
“调集一切可用物资,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
林德康点头应了,又道:
“如今郡王治下地广人稀,耕地抛荒颇多,若是粮食钱财够得上,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收拢一些流民,等开了春,种植的一季有了收成,他们便能自给自足了。”
这方面李洵是心里有数的:
“粮食储备有限,南边也不好买粮了,最多还能收容两万人。”
这些方面心里有数后,林德康便要去找周如植商量农事部署。
李洵想着反正林德康还要写条陈给他,倒不如跟着一起听听,也免得他写条陈时还得多写很多前情,反而费事。
而且,农业发展事关重大,他也希望能在起步的时候亲自把关。
索性叫了周如植过来,三人就在郡王府进行商议。
周如植很快被召到了郡王府,给两人汇报前段时间的考察情况。
他在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已经将整个肃城,以及周边的燎原樊城给逛了个遍,结合以往的地方志,以及他自己家中典籍(李洵派人从秦郡搜罗来的)的记录,对于周围的土壤情况,适合栽种的作物已经心中有数。
如今这些地方的土地,有一小半都是种植了冬大麦的,成长状况如何,还得等开春雪化了才知道。
肃城比起他往日牧守的秦郡,气温还要略低一筹,因此虽然能种植冬大麦,其生长周期往往需要更长,一般越冬大麦要等到五月才能收割,再怎么都是赶不上春耕接种小麦的,只能等收获以后,因地制宜种些生长周期没那么长的蔬菜作物。
比如李洵让种植的甜菜,便可与冬大麦轮种。
当然,这样对土地肥力消耗较高,那些抛荒几年的尚且可以暂时不管,可经常耕种的那些地,必须得在种植前施肥。
他根据土壤性质,列了一个粪丹的配方,“人粪、畜粪、禽粪、麻饼、豆饼、黑豆、动物尸体及内脏、毛血等,外加黑矾、砒信和硫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1),提前埋藏在地里,再盖上土腐熟一段时间,翻地时将其中的东西取出来,播撒在地里,只需要很少一点,就能起到高效肥地,提高亩产的作用。
唯一的顾虑,就是百姓们很容易把这些当成巫蛊之术,说什么玷污土地,招致神罚,不肯配合使用。
李洵很是惊喜,周如植所说的粪丹,不就是古代版的化肥么。难怪他牧守地方,都能提高粮食产量。
就连他这个不种地的都知道,化肥是现代农业起飞的翅膀。
这必须大力支持并推广。
知道周如植曾经的经历,也明白此事已经是他的心病。李洵劝慰道:
“民智未开,百姓多蒙昧迷信,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只能尽量引导他们去做正确的事。”
“他们害怕,无非是见有毛发血肉,一时难以理解。倒不如直接选个合适的地方,建个粪丹作坊,集中制造,再在分发种子的时候一并给百姓分发下去。”
又道:
“你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此事本王亲自下令去督办,就算以后又出现什么天灾,那也是本王来担着,怪不到你身上。”
周如植心中有些感动。
郡王真是体恤下属,他都没说出口这些顾虑,他便主动解决了他的全部后顾之忧。
既然郡王明白他的难处,愿意援手,那他就再无顾虑,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
“那便按郡王说的办。”
说完,三人又一起讨论起了选址问题。
多方考虑后,李洵决定将第一个粪丹作坊建在肃城东北方向。
一来此地土地贫瘠,占地多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这里离肃城近,离燎原也不远,肃城和燎原的人粪马粪,军营中用剩下的残次的血肉皮毛,都可以很方便地运送到这里来。
至于禽粪,则需要从民间收集收购,其范围可以扩大到更南边的州郡。禽粪不像猪粪马粪那样易得,最好是委托给商人们,及早置办起来。
无机化合物则可以拜托本地的药商引荐,由银泰的药商大批量从外地采购,再由军方运回来。
有李洵这个手中不缺钱的一方诸侯全力支持,要大批量生产肥料就变得容易很多。
当然,李洵只负责点头和出钱,其中许多细节上的统筹安排,还得林相与周如植去做。
冬季作物的收成在后,眼下更近的是春耕。
周如植建议,最好把另外那些闲置的土地也分给百姓们种植起来。如此才能不浪费今年的春耕农时。
如此,一年有一部分土地就是种了两季的,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就相当于把所有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一年两种,一份一年一种,过三五年,又可以把两拨土地进行轮换,让其中一份土地得到休息,恢复肥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