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万事胜意(1/2)
第一百八十五章万事胜意
朕即大宋第一百八十五章万事胜意
赵桓看着林舜华,问道:“所以卿总结的经验是?”
林舜华直接总结道:“臣以为,技艺精进,是财富最大的来源。”
果然,这家伙发现了了不得的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阿!
林舜华说道:“这一点无论在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效果显着。”
“臣发现,现在的耕作水平,完全无需这么多农夫。臣算过,有耕牛、有耕犁,甚至还有播种的工具,就算河间府人口减少一半,剩下的人口也能保证所有耕地全部丰收。在精耕细作之余,还能有余力继续开垦新田。”
赵桓点了点头,他策马在河北大地的时候,亲眼见过百姓耕作。
已经颇有机械化生产的风采。
人力去拉耕犁,小农耕作?
不存在的。
大地主家的田地田连阡陌,一望无际,他们都是耕牛在前面拉着耕犁,后面百姓扶着专业化的木制播种工具播种。
这种播种工具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从汉武帝到如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这种播种的农具已经经过无数次改进。
在北方播种的叫耧车,一次性可以给四垄田种上种子。
在南方的则叫秧马,这个是汉唐之前都没有的,是大宋建国后发明的,飘在水田里,用作提高水稻的插秧效率。
这些东西都是中原一直有的,普通小民或许用不起,但豪强地主肯定是舍得用的。
所以才能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宋民间有大量的食物。
赵桓真的很怀疑,如果自己还有下次出宫机会的话,会不会在田间看到蒸汽机拉着的耕犁。
而大地主完成了土地兼并,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就使大量农民失去耕地流入了城市当中。
对这些人,林舜华说道:“臣想这些人既然没有了土地,为什么不能投入工业生产。他们每天生产的财富,都将是田亩的无数倍。虽然他们没有了土地,但他们却可能成为最富庶的阶层。就像此前,工坊主用财富去收购农夫土地,他们可以用自己生产的财富去收购其他人的资产。”
倒是个很朴素的想法。
大明刚建国的时候,国家设置了四十万匠户。
这四十万匠户不进行农业生产,世世代代从事工业生产。
这是大明刚经历了漫长起义、十室九空的战争后的数字,按大宋目前的农业情况,把这个数字翻个十倍并不成问题。
所以林舜华如果想在河间府推进工业化,至少在生产基础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宋农业能够支撑起他设想的一切。
赵桓问道:“成效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