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必定为后世所知(1/2)
听着赵鼎的陈述,赵桓觉得思路有些开拓。
就对虾夷人的扶持方面,大宋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首当其冲,就是在当地复刻一套大宋的文化体系。
从君主到朝廷,到百官官职,地方州县,都可以让他们照搬大宋的体制。
尤其是征兵体制与税收方式,这两点会直接把他们的国力拉到与倭人并驾齐驱的水准。
北海道岛的人口虽然不多,但那么大的一个岛,再加上他们在南方本州岛上流落的子民,五十万还是有的。
如果用大宋如今的征兵体制,组建一支两万人的职业军队并不难。
两万人,这规模即便在十字军和清教徒的战场上也不少了。
能出动两万十字军,已经是十字军国家的极限。
在拜占庭约翰二世中兴之前,拜占庭那么庞大的一个帝国也就堪堪两万人的军队。
一向以村战著称的东瀛岛上,出动两万专业军队,已经足以摧枯拉朽的打下大片疆土。
这一点绝对不是妄想,哪怕大宋不干预,虾夷人也能取得对倭人的大捷。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虾夷人还没有萎靡,他们还在本州岛北部占据了一定的势力。
倭人拿他们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以至于倭人在不久的将来需要专门设立征夷大将军一职来对付他们。
这个夷,就是虾夷人的夷。
赵鼎介绍道:“虾夷人与倭人的矛盾存续已久,最近愈发激烈,是因为东瀛平安时代,国力达到巅峰,在统一东海、北陆、山阳等地之后,军事的脚步并未停歇。倭人开始征讨虾夷地区。”
“他们称虾夷人,风俗异甚,男女皆纹身结髻,男女杂居,冬居于穴,夏居于巢,其性强、暴,自古未沾王化。”
闻言,赵桓不禁一笑,说道:“他们一群倭人,也敢妄谈王化?”
赵鼎笑着说道:“毕竟倭人一切文明都抄字我朝,其语言、风俗、文字皆与我朝一般无二。即便是史书也是用的我朝文字。”
张浚笑着说道:“那这不沾文化倒是说的通啊,十分在理。”
三人皆是露出笑容,毕竟倭人的文化与中原一模一样,那虾夷人沾染王化,指的也是学了中原的文明。
笑过之后,赵桓认真的说道:“当下应该派一队使节,到虾夷岛上,将王化完全传过去,指导他们完全复刻天朝文明。”
“使他们学习中原文字,采纳中原制度。”
“卿等觉得谁担任使节比较合适?”
张浚思考了片刻,说道:“臣推荐个人选,青州知府赵明诚。”
“赵明诚?这个名字有点熟悉,是何人?”赵桓好奇的问道。
“乃我前朝左相赵挺之的第三子。”
“赵挺之?朕有印象。这位似乎是元祐党籍的宰相。右相怎么会推荐他的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