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棣之子 > 二、无上皇朱高煦与宦官汪直

二、无上皇朱高煦与宦官汪直(1/2)

目录

大明正宪四年,即炎黄历4493年、泰西历1493年。

朱祁铭作为大明第五任皇帝,登基已满三年。

这位年轻的皇帝,自幼聪颖过人,勤学好问,对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即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个信念,他决定在位期间对朝廷现有制度加以改良。

大明历经洪武开国、永乐开海、乾熙盛世、兴德之治四朝,如今已历时一百二十二年,这四朝虽然是君明臣贤,文治武功,震古烁今。

但是,朱祁铭深知朝廷体制发展到今天,已经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提升对本土领地与海外领地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经过多次深思熟虑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朱祁铭下定决心要推行这些改革。

正宪六年,大明皇帝朱祁铭正式开始推行改革,他命吏部尚书杨一清兼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工作。

杨一清,字应宁,云南安宁人。

他年少时聪慧过人,七岁时便被视为神童,特准入翰林院学习,兴德年间中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陕西巡抚、翰林学士等职。

杨一清是一位富有才干的政治家,深谙国家治理之道,被朱祁铭视为最合适的人选。

他担任内阁首辅后,立即组织了一批有识之士,共同研究改革方案。

他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机密监、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等机构,以加强对大明政治经济、文化宣传、海外藩国等方面的管理。

这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得到了正宪皇帝朱祁铭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然而,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正宪皇帝朱祁铭准备在全国推行改革的时候,内阁次辅杨廷和却堂而皇之的前往真武观拜见太上皇朱瞻堂与无上皇朱高煦,他把正宪皇帝打算改革朝廷体制,增加机密监、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等衙门的事对两位大明上皇做了详细禀告。

杨廷和认为正宪皇帝此举违背祖制,可能会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满和抵制。

因此,他建议两位上皇可以出面阻止正宪皇帝的改革计划。

太上皇朱瞻堂选择了沉默,他对儿子的改革计划持保留态度,他不愿意干预儿子的决策,也不愿看到朝廷陷入动荡。

当他听到杨廷和的告状后,心中也开始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他很清楚,如果朱祁铭的改革计划被证明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那么将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无上皇朱高煦闻言后,却没有立即表态,他知道这个改革计划虽然有些激进,但却符合大明的长远利益。

他也担心改革会引起朝廷内部的纷争和矛盾。

于是,他决定暂时不表态,观察一下正宪皇帝的改革进展,但却在最后问了杨廷和一个问题道:“太宗皇帝曾言:‘皇明祖训五年一修’,这话我也说过,不知你可还记得?”

不久后,内阁次辅杨廷和拜谒两位上皇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

面对这场风波,朱高煦依然保持沉默。

他没有直接表态支持或反对孙子的改革计划,而是选择了观察和等待。

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孙子的改革能够真正造福于大明和天下百姓,那么他将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发声支持。

与此同时,正宪皇帝朱祁铭并没有因为杨廷和等人的反对而放弃改革。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大明王朝更加强大,天下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为了说服杨廷和与其他大臣支持改革,朱祁铭亲自召集了一次朝会,向众臣阐述了朝廷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守旧派的思维根深蒂固,并不是三言两句就能改变。

直到最后一刻,朱祁铭面对众臣的质疑,反问了众臣一句道:“太宗皇帝与无上皇曾言:‘皇明祖训五年一修’,太上皇修过,增加了悬镜司、通财司、贤民院等衙门。现在朕要效法祖宗对朝廷进行改制,为何不可?”

他的这句话让众臣陷入了沉思。

无上皇朱高煦如今一百多岁了,依然健在,他对于朱祁铭要改革之事不表态也是一种态度。

“无上皇曾言:‘每一代大明君臣都有权利去改变和创新,只要他们的改变符合朝廷利益和百姓福祉,朕都支持!’无上皇说没说过这番话,尔等难道不知么?”

朱祁铭朗声问道:“科举必考的《无上皇语录》莫非尔等都忘记了?”

他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众臣思考。

朱高煦曾说过的那番话透露出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眼下朱祁铭提起这番话,让朝臣里的众多反对派开始重新审视他们的判断和立场。

他们开始反思皇帝的改革计划是否真的有悖于祖制和国家利益。

他们开始意识到,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适应和改变,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大明繁荣昌盛。

最终,朱高煦的语录成为了正宪改革的催化剂。

他的沉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让朝臣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估当今皇帝的改革计划。

接着,朝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杨廷和此时终于明白了之前太上皇对当今皇帝改革之事选择沉默,而无上皇却反问他的意思。

他知道,两位上皇并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希望改革能够更加稳妥、有序地进行。

于是,杨廷和不再反对改革计划,不少人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正宪皇帝的改革计划。

这场风波最终平息下来,改革得以继续推进。

之后,杨廷和更是积极参与到了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来,但这时的大明朝廷上下,依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不愿改革的顽固派。

正宪七年,以智谋和胆识着称的大明皇帝朱祁铭,决定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改革的成果。

这是一场旨在了解民生、收集民意的行动,也是对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然而,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改革反对派的一种挑衅,也是对改革的一种考验。

因此,这场行动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挠。

并不是所有朝臣都像杨廷和那样站在大明王朝领导人之一的位置考虑问题,有些守旧派不是不明白改革的好处,而是不愿意把手中的利益让出去。

虽然新设立的机密监与宣扬监、外藩事务司皆是内廷衙门,但这三个衙门的设立,却侵占了朝廷其他相关衙门的权力。

机密监下设密码司与皇家档案馆。

密码司负责维新会内的密码通信和密码管理,负责皇帝圣旨、内阁文件和机要文电、信件的传递工作,承担全国有关商用密码的科研、生产、销售、使用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密码保密工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