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迁都长安(2)(万字大章求订阅)(1/2)
或许真是应了那句俗话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原本打算出奇兵,到关中打游击捣乱,从而给兵出祁山的丞相诸葛亮,争取更多的时间去攻占陇右。
不想到了关中,刘禅就改变了主意。
就是因为他担心即使丞相占了陇右,大汉也不一定能够守得住陇右,于是便有了冒险抢占潼关、武关、蒲坂津之举。
结果当然是,刘禅赌赢了。
如今第二次从蜀地来到长安城外,刘禅其实还是有些心有余悸的,若是上一次稍有差池,或许他现在已经不在人间。
呜,呜,呜——
就在刘禅沉思之间,几声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将他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咚,咚,咚咚——
紧接着,又是几声鼓声响起。
张鸳似乎有些激动,旁边奶娘抱着的小金豆,咿咿呀呀的在奶娘的怀里不知在说些什么。
“公主殿下!”
“回京了!”
听着奶娘笑呵呵低声与小金豆说着话,让銮驾上的刘禅张鸳,不由得相视一笑。
也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队伍,缓缓向两边散开,留出一条宽阔的通道,在道路的前方,恭恭敬敬的站立着一队朝廷文武官员。
而在这些文武官员的身后,还有官道两侧,则是近万名长安城附近的百姓,此时没有一人敢于说话,他们神色肃然,紧紧的盯着官道上那一队豪华车队。
少时——
随着马车缓缓停下,当伺候的宫女轻轻掀开车帘,大汉皇帝刘禅,皇后张鸳这才携手走出马车。
“臣等恭迎陛下!”
以丞相诸葛亮为首,率领近百位文武官员,恭恭敬敬的向马车上的刘禅行了一礼。
“众卿平生!”
随着刘禅一声高喝,众文武这才谢恩站定,下一瞬围观的长安百姓,立时高声齐喝道: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吼声,刘禅只感觉浑身热血沸腾,他很享受这种感觉,这是一个帝王应有的场面。
就在百姓的大汉万年声中,刘禅突然大手一挥。
“入城!”
刘禅话音刚毕,迎接的官员立时向两边散开,留出通道让銮驾通过,此时马车走得相对缓慢,即使刘禅与张鸳就站立于车头平台之上,也感觉不到一丝颠簸。
当然,这也是因为进入长安城的官道,比较平整的缘故。
长长的通道,两边都是站着围观的长安百姓。
皇帝銮驾所到之处,两边的百姓均会高声齐喝。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
这声音从长安城外,一直延续到长安城内的大汉皇宫。
经过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刘禅所乘坐的銮驾,这才来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宫城门前。
大汉未央宫。
这是西汉时期的皇宫,只是到了东汉时,因为都城迁到了洛阳,后来又经过东汉末年,数十年的战乱。
未央宫其实已经大不如前。
早在刘禅上次进入长安城时,他其实来过这座皇宫。
那时候的皇宫,虽然宫城依然还在,但是相对就显得有些破败。
但是现在——
高大巍峨的宫城,已然焕然一新。
城头正中是一面硕大的“漢”字大旗,两边的城郭之上则是布满镶龙旌旗,还有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禁卫士兵。
在那宫门的前方,则是整齐列队近百位金甲武士,他们一个个神色肃然,威风凛凛,待到皇帝的銮驾来到宫城的前方。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三声大汉万年过后,宫城之上顿时响起三声鼓声。
咚,咚,咚。
“恭迎陛下回宫!”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随着一名礼官的唱喝后,宫门前、宫城之上的禁卫武士,全部整齐的单膝跪地,起身高喝陛下万岁。
伴随着武士们整齐的山呼万岁,刘禅的銮驾浩浩荡荡的抵进宫门。
入宫——
车队缓缓进入宫门,身前身后依然在高喝:“大汉万年,陛下万岁。”坐在銮车上的刘禅一脸的肃然,此时他虽然也是热血激昂,但是却也知道,他的人生将从这里,彻底的改变。
銮车进入皇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汉未央宫前殿,由三座高大宫殿组成。
前殿长约三百步,宽约一百步。
殿前有一块长百步,宽五十步的大广场,此刻的广场之上,一对金甲武士整齐排列,刘禅所乘坐的銮驾从武士的中间穿过,所过之处武士们无不肃然起敬,并起身高喝:“大汉万年。”
按照流程,刘禅入宫并不会立即到前殿升殿,而是先回后宫稍作休整,再到前殿来召开进入长安的第一次朝会。
銮车绕过前殿,便进入到后宫的第一座大殿——宣室殿。
在西汉时,宣室殿就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
如今这座宫殿,也迎来了它新的主人——刘禅。
刘禅进入宣室殿,皇后张鸳则在宫女的引领之下,带着小公主刘蓉玥前往椒房殿,因为椒房殿是西汉时皇后所住的宫殿。
先说进入宣室殿的刘禅。
上一次他到长安的时候,其实也到过这里,而且还是在丞相诸葛亮的陪同之下,参观了一圈西汉王朝的这座庞大宫殿,只是那时候各宫陈色已经老旧。
但是这一次不同。
“丞相有心了!”
刚进入宣室殿,刘禅不由得暗自在心里感激说道。
当初丞相让刘禅暂回成都时,他就表示要重新修葺宫室,经过这一路进来,刘禅仔细的看过,沿路各宫各殿,并未做出大的改变,应该说只是做了翻新处理。
宫墙之上的漆料是新涂上去的,宫室内的陈色换了一批新的家具摆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宫殿内,多出了桌椅板凳。
比如在宣室殿内,一张宽大的书案,还一把雕龙的木椅。
上一次刘禅进来时,桌案还是低矮的桌案,皇帝想要在此御览奏章,阅读书籍,只得采用跪坐的方式。
不过后来刘禅让木匠在成都研制出桌椅后,丞相诸葛亮便将这座低矮的桌案,全部换成了桌椅。
除了一张御案和龙椅,旁边则是两排书柜,以及各种陶器瓷器。
“福安!”
刘禅在御案后面的龙椅上坐下,叫了一声福安。
福安是他的贴身太监,在成都他便是后宫大总管,此时迁都到了长安,他自然也跟着刘禅来到了这里。
福安今年四十六岁,一向憨厚老实,刘禅很喜欢他,因为他非常听话老实,交代给他的事情,基本他都能够办得很好。
“陛下!”
福安欠身应了一声。
“如今迁都未央宫,宫城要比成都大很多;”刘禅说道:“宫中管理之事,汝可要多上些心。”
“奴婢遵旨!”
福安很高兴,毕竟此前在成都,皇宫本就不大,后宫的宫女太监全部加起来,也就是三五百人。
现在到了未央宫,别说整个未央宫,其实就说这宣室殿,就要比成都的兴汉宫还要大,未来宫内的太监宫女必然也要翻翻。
福安是后宫总管,这些宫女太监自然得由他来管理。
刘禅在安排福安,皇后张鸳却很是轻松,她来到椒房殿时,当即被这座皇后的寝宫给惊到。
此前在成都,她所住的宫殿,也是取名为椒房殿。
只是此椒房殿而非彼椒房殿可比。
仅仅是正殿,就比成都的寝宫要大两三倍,旁边还有两座配殿,除了她从成都带来的五名宫女,五名太监之外,椒房殿这里,又给她准备了十几个宫女,婆子、太监。
入宫之后,随行的太监宫女,先是忙着收拾寝宫,而皇后张鸳则是忙着重新梳洗,装扮,因为一个时辰之后,她将要随同皇帝刘禅一起参加进入未央宫的第一次朝会。
梳妆打扮的,当然还有皇帝刘禅。
进入宣室殿,短暂休息之后,刘禅就在一众宫女太监的帮助下,重新穿戴冕服,等着第一次在未央宫的朝会。
未时初刻——
未央宫前殿广场之上,随着三通鼓敲响,早已等候在宫门外的大汉文武百官,在丞相诸葛亮的引领之下,缓缓进入宫门。
第一次在未央宫举办朝会,
礼节仪式十分繁琐,从宫门到前殿大殿,仅仅三百步的距离,数百名文武官员,愣是花了近半个时辰,才终于进入到前殿的大殿之上。
当然,真正进入大殿的官员,只有不到百人,他们都是朝廷重臣,其余的官员则在大殿之外的平台之上站立。
也就在众文武进入大殿之时,在宣室殿等候多时的刘禅,还有早有从椒房殿过来的皇后张鸳,俩人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引领之下,缓步来到前殿门口。
“陛下驾到!”
随着宣礼太监的一声高喝,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立时整顿官服衣帽。
少时——
皇帝刘禅,皇后张鸳缓步走进大殿。
见到刘禅进来,文武百官立时站得笔直,刘禅一脸轻松的模样,看着这些站在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他很满意。
这是他在成都新改的规矩。
但凡上朝,文武大臣均不在设座,这事儿后来蒋琬与丞相诸葛亮说过一遍,不想丞相并未觉得皇帝所做有什么过分,反而觉得刘禅的做法更加妥帖。
天朝,就得有天朝的威严。
前殿的大殿,成长方形,坐北朝南,整个大殿长约五十步,宽约三十步,在正北方的中间位置,是一座九尺高台,台上正中间置有一张御案,一把雕龙座椅,在龙椅旁边则是一把鳯椅。
刘禅携手张鸳缓步登上高台,分别落座于龙椅鳯椅之上。
“拜!”
等待刘禅与张鸳坐定,宣礼太监当即高喝,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立时躬身向刘禅行礼道。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等到众文武大礼参拜之后,接着便是丞相诸葛亮宣读,大汉王朝正式迁都长安云云,然后便又是朝臣们向皇帝道贺。
差不多也是小半个时辰吧,这番礼仪也才算结束。
当然,迁都大喜。
在诸葛亮的请奏之下,便对关中之战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封赏。
其中赵云镇守武关有功,加封为武功候,这也是这一次北伐战争中,唯一一位晋封为侯爵的将领。
其余的诸如魏延等人,皆是官升一级。
还有就是新晋归降的郭淮,被册封为护军将军;郝昭为右护军将军,姜维则为丞相府参军。
然后便是刘禅所领的新军几位将领。
郭卫为丞相府参军,杨同山封为骁骑校尉,吕芃则为禁卫军都统,其余诸将皆有封赏。
对于这个封赏,刘禅特别满意。
当然,特别是对于吕芃的封赏,因为原来在成都时,禁卫军的统领是费祎,虽然刘禅知道这人也是一位忠臣,但是无论怎么说,他必定更听命与丞相诸葛亮。
可是现在,丞相直接任命刘禅的亲兵吕芃,为禁卫军都统,也就是说原来在成都的时候,刘禅的一举一动,丞相诸葛亮都是知根知底,毕竟费祎是禁卫军统领,若是诸葛亮想知道刘禅的一些事情,费祎必然会告知于他。
但是经过关中一战,诸葛亮其实已经发现。
陛下长大了。
虽然兵出子午道,有些冒险。
但是毕竟是冒险成功了,原本只想要夺得陇右五郡,如今正是因为陛下的这一次冒险,大汉不但夺得陇右五郡,而且还占据了整个关中。
还有就是,在他率军赶到潼关时,刘禅居然用五千新军,愣是将曹魏大将张郃的五万精锐,挡在了潼关之外。
除此之外,刘禅又研制出水泥,石灰、三弓床弩等等。
继续让陛下安坐于深宫,必然不在现实。
倒不如给予陛下一些成长的空间。
毕竟皇帝越来越出息,这对于大汉来说,也是好事情,诸葛亮自然是很高兴的。
迁都仪式、封赏仪式结束。
刘禅已经有些累了,毕竟舟车劳顿早上才赶到长安,现在又折腾了这么久,想着这次朝会,咱们应该结束了吧。
可是——
就在刘禅欣喜,未央宫第一次朝会应该结束的时候。
尚书郎谯周,突然出班。
谯周原为大汉劝学从事,此番迁都长安,谯周晋升为尚书郎。
“启奏陛下!”
谯周高声说道:“今日我大汉正式入主长安,皆乃陛下亲征之功,若不是陛下兵出子午道,我大汉必然难以进驻长安。”
谯周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顿时雅雀无声,就连那高台之上的刘禅,也是不由得一紧。
心道,谯老,您老要干什么?
“先前是因为陛下年少,我大汉才置丞相府治理国事。”
嘶——
谯周这话一出,更是让所有人都是一愣,当然除了部分人有些惊讶,还有一些官员却在暗自得意。
刘禅却很想开口制止,因为他又不是傻子,这老头如此说,接下来的话,还用去想吗?
“现在我大汉已经还于旧都,老臣以为,丞相应立即归政于陛下。”
未出意外,谯周还是说了出来。
刘禅不由得暗自摇头,谯周就是谯周。
即使是历史上的他,也是这个性格,什么都敢说。
就在谯周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大臣跟着附和,比如官升一级的镇北将军魏延等人。
丞相归政于陛下。
这话有些刺耳。
一旁的丞相诸葛亮,并未因此惊讶,只待几人刚一说完,诸葛亮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附议。”
诸葛亮的话语虽短,却让满朝文武皆是一惊。
比如像谯周等益州派人士,他们本以为此番迁都长安,大汉政局稍稳,短时间大汉不再会主动向曹魏用兵,休养生息,是大汉王朝眼下最正确的选择。
既然不用主动出兵打仗,那么就可以趁机让诸葛亮归政。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
诸葛亮居然同意了。
他居然愿意放弃权利?
刘禅却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历史对于丞相的记载有很多,而且即使他治理蜀中十几年,最后病死于五丈原时,其名下也并无多余田产。
而且如果他真的是如曹操那等奸相,在他死后,也并未将他的位置传给他的子嗣。
丞相高风亮节,这些大臣们不确定。
但是刘禅却深信不疑。
此时让丞相归政?
就在诸葛亮刚说完话,刘禅突然从龙椅上站起,先是向众臣摆了摆手,才缓缓说道:“谯卿此言诧异,关中之战并非朕之功,若不是丞相即时赶到潼关,我大汉也不可能取得关中之战的胜利。”
刘禅先将功劳推给诸葛丞相,然后又说道:“至于爱卿所言归政于朕,这话从何说起?”
“丞相开府治世,为朕分忧,此乃朕之允事;”说着他笑了笑,才有说道:“况且丞相但凡大事,皆是先奏与朕知,获朕许可方才施行,何谈归政一说?卿是要让丞相归何政于朕?”
刘禅的话,让一众大臣顿时一愣。
因为他的话,并无虚假。
虽然丞相开府治世,很多国政方针,均出于丞相府。
但是正如刘禅所言,但凡大事,诸葛亮都有先向刘禅奏报,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奏报,也只是一个形式罢了,最终都会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去施行。
但是刘禅很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