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给国子监上课

第一百三十四章 给国子监上课(2/2)

目录

只一句话,毛骧便明白了一切。

“陛下,臣一定好好调查,不会放过任何线索。”毛骧行了一礼,退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的脸色很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冷的就像是寒冬腊月一样。

今天发生的事情陈松不知道,陈松坐在自家大厅,看着眼前朝自己行弟子礼的年轻人,脸上满是笑容。

前几天的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如今的应天府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陈松创办了一个可以上天的新学。

知名度可能比不上儒家理学,但总算让人知道了。

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喜欢儒家理学,也有喜欢杂学的。

陈松面前的这几人正是喜欢杂学的读书人。

说起来是读书人,但和国子监里面的那些人相比,还是差点,基本上都只是秀才功名。

陈松倒是不觉得这几人的起点低,如今新学就是这么个样子,多几个摇旗呐喊的人也行。

拜陈松为师的读书人一共有四个,年龄和陈松差不多大,这四个年轻人是从那天实验之后,唯一前来拜师的人。

这四人的家境比不上朝中勋贵,可能念起书的人,家境又怎么可能太过贫寒?

其实这四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如今科举已经被朱元璋断掉,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进入国子监的话,学习周期太长,而且也没有那么容易进去,毕竟这几人的文章写得也不咋地。

陈松如今是朱元璋面前的宠臣,又是未来皇帝的老师,再加上驸马都尉的身份,以后的地位定然不低。

反正常规途径已经几近断绝,还不如来陈松这里试试运气。

万一新学以后行了呢?那他们可就成了颜回那样名留青史的人物。

更别说这几人对杂学确实很感兴趣。

洪武朝的国子监现在其实不叫国子监,叫做国子学。

至于国子监这个名字,将会在明年三月更改。

只是国子监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叫习惯了,所以就一直叫做国子监。

明朝国子监的招生方式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招生考试,朱元璋在地方上建立府学、州学和县学。

国子监每年会按照学习情况,在府学、州学和县学当中挑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其中,府学每年挑选一人,州学每两年选三人,县学每年一人。

通过这种办法进入国子监的学子,被称为岁贡贡生。

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恩贡贡生、拔贡贡生等等方式,但这些方式远没有岁贡贡生来的普遍。

洪武年间,自从朱元璋于洪武五年下旨停止科举后,国子监就迎来了发展期。

学生数量不断攀升,位于应天府城中心的老校舍容纳不下太多的学生,所以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下旨,在鸡鸣山下重建国子监,于洪武十五年将国子学之名改为国子监。

“学生李知味,曹贺,孙智淼,汪良拜见先生师娘。”

四人手中捧着一杯茶,先后朝坐在大厅上位的陈松和朱静安行礼。

陈松笑着将茶杯接过,拜师礼也算圆满完成。

“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学生了,学堂就先放在我这里吧,毕竟目前也没有多少人,等什么时候人多了,再换一个大点地方。

因为我每天上午要给太孙上课,所以你们就只能下午来。上课时间就定为每天下午未时,一定要按时到。”陈松说着各种注意事项。

“学生明白!”四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行了,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吧,你们先回去吧,明天下午再来。”陈松对着这几人说道。

这四人告了一声谢,退了出去。

等他们出去后,朱静安站了起来,一脸笑容的说道:“恭喜夫君,如今已经有学生了。”

陈松笑着摆摆手,自嘲道:“这算什么喜事?都这么几天了,才有这几个学生,实在是悲哀啊。”

朱静安安慰道:“夫君,如今学生虽然少,但是我相信夫君的本事。按照夫君的本事,以后前来求学的学子定然络绎不绝。”

“哈哈哈,借你吉言。行了,不说这么多了。明天早上要去国子监给那些学生讲课,可要好好准备一下。这是陛下给我的机会,同样也是一场考验。”陈松站起,朝着后院书房走去。

陈松在通济门大街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时候,朱元璋说过,让陈松每隔五天,去国子监给国子监的学生讲课。

如今五天时间已经到了,陈松该准备给国子监的学生讲课了。

陈松来到书房中,开始准备明天早上给国子监学生讲课的内容。

朱元璋并没有规定陈松给国子监学生讲课的内容,所以这一切都只能由陈松来把控。

那天的自由落体实验,有很多国子监学生围观,但国子监毕竟是国子监,就算国子监的学生没有对陈松以及新学产生什么敌意,但国子监里面的老师就不一定了。

到时候,该有的困难一个都不会少。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