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时代痕迹——朱家的变迁史 > 第四章 班子调整

第四章 班子调整(2/2)

目录

副厂长苗生根的心里就特别不踏实。他能够当副厂长,是因为颉顺国的极力举荐,当上副厂长后,分管厂里的行政后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苗生根也在积极地按照自己的分工做工作,但在思想中总是很自然地把颉顺国放在第一位。也因此,在职工的心目上,对他就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有人还毫不顾忌地公开说苗生根就是颉顺国的一条狗。苗生根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厂里的口碑不是很好。但当了这么多年的副厂长,特别是作为分管行政后勤的副厂长,这几年没有少捞油水。因此,他不愿意放弃他现在已经拥有的东西,就想通过一些途径拉拢和朱世禄之间的关系。好在是他自觉平时自己对朱世禄的态度还不生硬,认为自己在朱世禄那里的印象应该不是太差。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讨好朱世禄,以博得如果真正朱世禄当了厂长后自己能够被提名继续任职。苗生根也分析了一下,厂里现任的领导,石玉强年龄差不多了,姜溪业因为是朱世禄的入党介绍人,年龄也在可以继续任职的范围内,相信朱世禄会提他的名。而自己在可继任可不继任的范围内。如果自己在朱世禄那里没有好印象,或者是不把和朱世禄的关系搞好,自己完全可能不被提名。

苗生根想,如果自己也不被提名,那么整个班子就只有朱世禄和姜溪业两个人,变动的人员似乎就太多了?如果自己和朱世禄把关系搞好了,继续被提名任职可能性也非常大,毕竟自己的年龄也并不大。他不提名自己,那么他会让自己干啥?毕竟自己也是当了几年副厂长的人。

苗生根平时在厂里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知道朱世禄的兄弟在跑运输拉砖,为了拉拢和朱世禄的关系,苗生根想到将围墙修建交给朱世禄的兄弟。让朱世禄的兄弟来修,说白了也就是让朱世禄的兄弟来赚这笔钱,这样,肯定可以拉拢和朱世禄的关系。

苗生根心里有这一想法后,就把自己的想法给还在位置上的厂长颉顺国说了,希望颉顺国同意。毕竟颉顺国现在还是厂长,厂里的事都还是他说了算。

颉顺国听了苗生根的想法后,本来不想同意,但苗生根的一席话,让他听来觉得很有道理,也就同意了。苗生根说:“颉厂长,只要我能够继续留在位置上,您在厂里也就还有人。如果他们把我也换了,全部换成朱世禄的人,你在厂里岂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人了?”颉顺国结合这几年苗生根对自己的态度,也觉得确实需要有人在班子里,这样,就不至于人一走茶就凉是,至少到时候自己在厂里还找到得一个自己信任的人。

颉顺国同意把厂区扩大后的围墙工程交给朱世禄的兄弟去做后,颉顺国还帮苗生根找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就是由于这几年农村和城市建房增多,砖瓦供应十分紧张,而县局对厂里扩大生产规模的事追得很紧,因为朱世寿他天天与砖厂打交道,容易买到砖,这样,就不会担搁厂里厂区扩大的工作进程。同时,颉顺国还提醒苗生根,对外不是说朱世寿是朱世禄的兄弟。这个尽可能地避免人们的口舌。他对苗生根说:“你相信,只要你把这个工程拿给他兄弟做,朱世禄心里自然明白你这是在向他示好。同时,这一段时间,你一定要多和朱世禄接触,多说这个朱世寿的好话。”

从这些话里,可知颉顺国对苗生根是从内心里真诚地关心的。

对于这一次他将要下台的事,尽管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平衡,私下里还说县农机局局长:“一个毛小伙子,懂什么生产。”但这个话也只要私下里说说而已,明面上他还是不敢说。毕竟风向不一样了。自己已经五十九岁了,年龄也确实差不多了。前几年中央就发了文件,干部六十岁就都要退休,最近,从上到下又都在说干部“四化”的干部,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倒是年龄高,也知道既然中央已经明确每个干部都要退休,那么自己在这个位置也就不可能永远干下去,并且他也听说县城里已经有不少资格比他老的老家伙因为年龄原因退出了领导岗位甚至完全退休了。当然,干了十多年厂长,现在突然要从厂长的岗位上退下来,颉顺国的思想上还是很有些不适应。

颉顺国是一个老革命,一九四八年当兵入伍,因为在部队表现突出,立了一个二等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颉顺国所在的整个排的战友牺牲得差不多了,后来排长也牺牲了,颉顺国在火线上被提升为排长,继续指挥全排仍然活着的战士拼死抵抗,最后终于取得了战斗胜利。因为这次战斗,颉顺国又升任为副连长。之后全国解放,颉顺国转业到地方。因为他就是龙台镇的人,就要求回到了家乡,被安排在龙台农机厂,先是当副厂长,后来才当厂长。颉顺国虽然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但因为是老资格,所以在厂里都是说一不二。计划经济时候,农机厂的生产都是按照上面的计划生产就行,不需要操心市场和产品销售等问题,所以这个厂长也没有什么更多的事需要决策,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日常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当起来也并不难。中央提出要实行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以颉顺国的思想方法,确实不适应。县农机局新上任的局长提出调整颉顺国,不仅符合上面的要求,而且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没有多少文化,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思想,颉顺国希望能够把苗生根保留在厂班子里,就是希望能够为自己在厂里继续保留一个代言人。至少不至于使自己从厂长位置上一退下来就被厂里的人员抛弃。对于朱世禄,尽管也是在他手里起来当副厂长的,但他总觉得这个小伙子干事还可以,如果要想让他为自己谋点什么私之类的事,他觉得不太可能。颉顺国知道,这个厂实际上是他朱家祖传的,只不过是因为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朱家的这个厂子才变为了公有。或许是革命军人天生的斗争意识,他总觉得朱家人对于农机厂有着一种复辟的思想(在这个问题上,颉顺国的想法真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朱世禄的思想意识里,还从来产生过这种想法)。当初他提出来让朱世禄作副厂长,是看到小伙子的业务上的精通和技术上的过硬,想到自己当厂长,还需要这样的人来为自己把关,思想上还从来没有想到过一旦自己不当厂长了以后的事。现在这种原来没有想过的事突然出现,颉顺国就觉得当初被把朱世禄提起来当副厂长是一个错误,他担心如果自己一下来,朱世禄当上厂长后,就会出现复辟。为此,他专门到县农机局去找了新任的年轻局长,把自己的这种想法给这位尽管他也不怎么看得上眼的年轻局长说了,并且把他对厂里的人事问题的一些基本想法也给这个年轻局长谈了。但年轻局长并没有明确地给他说什么,只是说希望老领导、老同志下来后继续支持年轻人的工作。从年轻局长的这些模棱两可的话里,颉顺国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也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让自己这个自认为在世上混了几十年的人都摸不着头脑,看不出端倪。

不过,象颉顺国这样的老同志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就是服从意识强。只要是上级,不管年轻大小,他都服从,并且是真心服从而不是假心假意。所以,到县农机局去向新任局长反映了自己的思想,新任局长并没有说什么明确的话后,颉顺国也就没有什么不满或意见了,只是就他所想到的,提醒自己觉得信得过的苗生根,并用实实在在的帮助,真心希望他能够继续保留在班子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