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袁太子 > 第三百零一章 大仲之兴

第三百零一章 大仲之兴(1/2)

目录

就在中原战局尚且还如火如荼之际。

袁绍已经推平了易京防线,逼迫雄霸一时的幽州霸主公孙瓒自焚身亡。

由于之前公孙瓒杀死幽州牧刘虞,引发了众怒,导致境内汉、胡武装义愤填膺,一齐起兵反抗其统治。

现在随着公孙瓒败亡,幽州诸人亦是一致接受了来自于袁绍的招抚。

一瞬之间。

袁绍占据黄河已北的冀、幽二州,携着剿灭公孙瓒之威,气势攀升至了顶点。

回归冀州过后。

瞧着中原地带所爆发的旷世战火。

眼见着曹操在袁术军的攻势下,越发岌岌可危!

袁绍也听取了田丰,沮授等重臣的建议,决议挥师南下。

计议已定。

袁绍军各部主力开始徐徐往渡口一线集结。

后勤资重等物质也缓缓间往黎阳调配输送。

且为了缓解中原战场的压力。

袁绍令郭图、高览一文一武前往平原长子袁谭帐下,协助其再攻青州一线。

紧随着,沮授献策道:“袁公,并州之地表里山河,易于防守,若挥兵猛攻,恐非短时间能克之!”

“且西凉军本就战力强悍,现又与盘踞黑山的黄巾贼混在一起,授建议差人前去招抚张济归顺。”

“只要并州能够受掌控,那接下来的局势便将无比明朗。”

“袁公可一面遣军沿蒲坂津进入关中,进取关右之地,以达到从西面孤立中原的境界。”

“另一面,则亲提主力沿河南下,步步为营推进。”

“如此数载之间,天下必将大定也!”

一番番的话语分析下。

也可谓是说到了袁绍的心坎里。

他顿时间心花怒放,满怀笑意的回应着:“公与此策甚秒,理应从之!”

随之,袁绍令逢纪出使并州。

而就在河北方面南下动向愈演愈烈时。

经过连番的大战。

曹操似是已经撑到了极限。

而袁耀也听取了郭嘉之策,令鲁肃出使并州,劝说张济归顺。

而当袁绍、袁术两方使者都抵足晋阳时。

却发现张济前番在率部攻击雁门时,中流矢身亡!

现在,由其侄子张绣暂领部曲。

听闻两方使者都已经抵达。

段煨也立即亲赴晋阳,想第一时间知晓张绣究竟会倾向何方。

而面对着两家同时抛出了橄榄枝。

张绣一时也不由陷入了犹豫不决之中。

索性,新近前来归附于他的贾诩似是看出了他心下的犹豫,遂前来献策道:“将军,以现今间的态势,袁术军一扫中原之势已成定局。”

“待中原定,以袁氏余威,袁术将会比袁绍更具备鲸吞天下。”

“还望将军察之!”

一记简短的话语。

贾诩徐徐道出了建议。

虽然并未直言归附谁,可张绣已然明白了。

数日过后。

张绣宣告携部依附于袁术军旗下。

并与袁耀互通书信。

有了张绣军的表态,袁军士卒间的战力更胜一筹。

相反在失去了并州的依附,袁绍只得特意命一军屯驻常山境内,予以谨防敌军的忽然袭扰。

随着袁绍似乎要加入中原角逐。

这一刻的局势再度发生巨变。

梁郡境内。

袁军大营。

面对着袁绍的强势袭来,袁耀正召集诸将商讨接下来的军情。

以刘晔,董昭为首的谋臣一致建议应先行拖住曹军主力,随后遣军前去协助吕布、太史慈,先行攻略兖州诸地。

将白马,延津等渡口封锁。

防止袁军进入兖州之地前来增援。

只不过。

此刻郭嘉却是提了一记颇为大胆的策略。

“公子,嘉建议全军猛攻曹军大营。”

“只要能够令曹军承受不住压力而破防,那兖州全境自然将全面溃败。”

“到那时,我军携着大胜之威,又何惧袁军的南下呢?”

一番话语。

郭嘉无比郑重的提议着。

一语之间,诸人脸色间也不由纷纷震惊不已。

此策太过冒险了。

一旦无法如愿击溃曹军,那一旦等到袁绍来援,两军合力下,局势就很微妙了。

联想于此,即便是一向奇谋频出的刘晔,也否定着郭嘉此策。

“少主,现今之间,我军还是应当以稳为主。”

“兖州之地步步蚕食为好,不必太过如此冒险。”

一番番的劝语声不断。

一侧的郭嘉倒是并不在意,话落就一脸悠闲的品着热茶,丝毫不受影响。

沉思了片刻。

袁耀与郭嘉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便已有了决断。

他拍案决议,全军从即日起,全线加强先前对曹军大营的数倍攻击力度。

他知晓,曹操此人的韧性极强。

若一旦给其喘息机会,恐会后患无穷矣!

他要一举击碎曹军。

决心空前的十足。

接下来。

随着号令一下。

各部将士向曹军大营发起了极其猛烈的攻势。

不仅如此,袁耀还加紧命居于许都的张昭立即着手征调青壮入伍,前来前线支援。

一席席的号召下。

近年来,自从袁耀劝父施行了一道道的惠民政策。

现在各郡间士民无不是安居乐业,家有余财。

在袁军的一番番动员下。

无数的青壮拾起武器奔赴前线。

在如此凌厉的攻势下,曹操反而还要兼顾曹仁一面,所面临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吕布神勇无比。

无奈之间,他只得以刘备领关羽、张飞前去协助曹仁抵御。

一日日的猛攻下。

数日过后。

梁郡郡内。

各地已是横尸累累,血流成河。

整个战况异常的惨烈。

而直到此时,苦苦支撑的曹操似乎是终于破防了,承受不住此等高强度的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