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章 【幽州篇】良师(2/2)
一时间,作为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领袖,张角“大贤良师”的称号被重新提起,似乎张角已经不是那个颠覆大汉的义军首领,还是一个传道授业的教书先生。
“嘿嘿,我大哥这个大贤良师原本是之前帮人算命时起的称号,现在怎么成了教书先生了!”
祠堂外,张宝和戏志才拿着张角取笑,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大哥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装神弄鬼的老道了。
戏志才心怀敬佩的说道:“孔夫子说有教无类,天公此举是教民以化,内圣而外王,是一手高招啊。地公可曾看见那群胡人?最近来听天公讲经的胡人可不在少数啊,他们应该是贩马的胡商。人公的圣道士几次三番都没法进入匈奴人的地盘布道,没想到天公竟然让他们主动送上门了。”
张宝望向祠堂深处,只见挤满了信众的祠堂里,几个带着毡帽的胡人挤在一角,专心致志的听张角讲经。而张角讲的也根本不是什么道家经典,而是他早已经烂熟于心的史记。
“所以啊,刘邦本不是什么真龙天子,就是一个亭长。只要能禁暴安民以全其生,赏善罚恶不至于乱,都可以称得上是贤明君主。但凡能让九州一统,让黎民安居乐业,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今天汉朝无道,黄巾军可以推翻汉朝,将来如果黄巾军为祸一方,鱼肉百姓,你们也可以再组织一个红巾军,把我们推翻。这就是天理,这才是正统”
代郡民众哪里听到过这样论断,全都似懂非懂的点头。突然,后面听讲的一个胡人高声问道:“君臣父子,天道纲常。如此说,要是老子不讲道理,难道儿子也能推翻老子,自己当爹吗?”
此话一出,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但是戏志才一下子就听出,此人正是问到了伦理纲常的关键点上。汉朝以孝治天下,将儒家忠君尊父之说一以贯之。张角看似是启迪民智,实际上是对伦理纲常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区区一个胡人竟然能抓住张角话中的七寸,一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胡马私贩。
张角也听出了此人话中之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待民众散去后,将此人请到了县衙中。
张角坐在上首,谦虚的问道:
“敢问贵客,匈奴人也讲父子君臣之说吗?”
此时,张角仔细看清了这胡人长相。他身上虽然只是穿着普通的胡服,两鬓泛白,但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须发鬓角都经过精心打理,腰间还坠着一枚美玉,坐姿挺拔,一套汉礼做的有模有样,汉话说的字正腔圆,显然是饱受汉化熏陶的匈奴贵族模样。
匈奴人毫不怯阵:
“伦理各族不同,但是父子亲情天下皆然。君父君父,子与父背道而驰,难道无父之人,会做出利国利家的丰功伟业吗?”
张角听此人张口就是家国大业,已经料定此人定非常人,和戏志才眼神交汇,已经料定一二。
“那何谓尊父呢?秦孝公尸骨未寒,惠王车裂商鞅,汉景帝死,而武帝罢黜黄老之学,都是违背了其父的意志,李世民算了,这个不提。这些君王为人不孝,却能继往开来,开创盛世。尊父尊父,尊的是父之道,不是父之术。更何况如果父亲昏聩,儿子贤明,难道父亲犯了错要儿子不管不问,一错再错吗?”
张角注意到,说道“犯错”二字时,那匈奴人嘴角微微一颤,显然是有所触动,试探着问道:
“敢问老哥,可是家里子嗣不和之患?”
那匈奴人见张角如此说,抿了抿嘴唇道:
“听说大贤良师在此,老汉我确实有些家务事,想请良师指点。我本是草原一富族,膝下二子,长子聪颖,愿意与汉地往来;次子强悍,不喜与汉俗汉化,遑论通商。二子本是兄弟,如今反受家财所累,势如水火,家臣家仆也都各为其主,眼看我死后就要家财散尽。老汉我只知放马草原,哪里懂得这治家之道?还请天公指点一二。”
戏志才听完,在张角耳边耳语了几句,退出屋外。张角略作沉吟,笑着开口道:
“老兄,你这不算啥,我给你讲讲北平郡老艾家九龙夺嫡的故事,看看有没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