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日月永在 > 第八十七章:封赏(上)

第八十七章:封赏(上)(1/2)

目录

千等万等,总算是等到了徐辉祖的得胜之师。

为了表彰和封赏的事情,朱允炆跟朱棣两个人在五军都督府议论了一整天。

朱允炆可不会把这种事拿到朝堂上议论,他现在就在逐渐推动军政分离,军事上的事,内阁和六部朝堂一律不允许插嘴,同理,政事上面,朱棣也知趣的一个字不提。

按理来说,西南山地军拔营前,徐辉祖定了规矩。

拿到胡季犁和刀甘孟人头的,晋副指挥使,先登清化的晋营长。

现在主要棘手的问题就是,当初定这个政策压根没指望这群山地军能够完成这两项任务,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和转移安南国的注意力。

现在这两项任务都完成了,没什么好说的,谁做到了谁擢升。

那,死守咸子关的刘铮怎么办?

辅助马大军灭安南国的陈春生怎么办?

某种意义上来说,刘铮算是功劳最大的。若不是他守住咸子关,清化拿不下来,胡季犁就不会派胡汉苍离开河内,马大军就不可能得手。

怎么安排?

“马大军跟那个周云帆,该怎么擢升怎么擢升。”

最后还是朱允炆拿了主意,“那个陈春生也晋营长,至于刘铮,留在南京,先扔到新军讲武堂学习学习。”

那么好的苗子,有胆气、有担当、有脑子,没必要扔在西南,那地界的国家,没有一个够资格当大明的大患。

好好培养,将来北伐用。

解决了职务的问题,最难的就只剩下荫爵了。

灭国之功,该不该封爵?

国公想都不想直接无视,那封侯还是封伯?

五军都督府现有的除了徐辉祖和李景隆,其余的可大都是侯爵,甚至还有不少的伯。要知道,连漠南的宋晟、山东的杨也不过才是个侯爵,封侯会不会高了?

要命的地方就在这,宋晟、杨打了一辈子仗也没立过那么大的功啊。

朱允炆的初心是想要封侯的,但他才一开口,就被反对之声给淹没了。

“一群才刚刚打山里出来的黔首,焉能配享公侯?”

“四叔的意见呢?”

朱棣也轻咳一声,“尺寸之功,不至封侯。”

“那就封伯吧。”

军心要稳,不能纯按功劳论。

不管如何,不能让边防重将心里不舒服。

朱允炆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尽量稳得一批,所以即使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些被“出卖”,又立下赫赫战功的儿郎,但只能这样做了。

“吾皇圣明。”

听到只是封伯,五军府上下都松了口气,若是让这些后进泥腿子兵直接蹦到他们脑袋上,他们还怎么有脸出门啊。

朱允炆的心情瞬间变得极差。

这群武勋,这群开国的二代们,似乎忘了一件事,他们头上顶着的王侯头衔,也是他们老子打下来的,而跟着太祖皇帝打江山的,可都是当年逆元时期的三等奴隶!

“一朝奴隶变公侯,便笑黔首蝼蚁命。”

太祖即使成了开国大帝,也没有忘记百姓和起兵打江山的初心,但随他开国的勋贵,却早都忘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