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投石问路(求收藏!求推荐!)(1/2)
刚踏进松竹斋的大门,林剑就目睹到了造假现场。
一位年轻人,正在进门左手边的一张书案上揭裱。
什么是揭裱?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张书画从中揭开,重新装裱,这是书画造假通用的手段之一。
国画都是在宣纸中作画,而宣纸是分层制作的,一张普通的宣纸可劈为两到三层,好而厚的宣纸甚至可劈为十数层。
再深一步,就是在高仿的书画上做旧,将高仿的画用虫蚀过,以表此画年久;将书画作品用茶叶水浸泡变黄,以示沧桑;还有“挖款”,将名人款移花接木。
总之,手段繁多,这也就需要收藏者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要么干脆祈求老天爷给你开一挂,一劳永逸!
“您好,欢迎光临松竹斋”
正在揭画的年轻人看到有人进店,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迎了上来,看来这位不仅是学徒还是店里的伙计。
林剑装作收藏者的样子四下打量了一番,“伙计听说你们这的仿画水平热河最高,我们也是慕名前来”
年轻人一听觉得这生意有门,音调都不由高了几分,“没错,我们松竹斋的水平有口皆碑”
林剑暗笑,作仿画的都这么自信吗?
不过这伙计说的也没错,简单看一看,墙上挂着的字画无不是仿品,而且仿的都在水准线以上,难怪他会这么说。
但他今天是来刺探军情的,肯定不能顺着话说,随便指着一副仿刘墉的字说道,“仿刘墉仿的不到家”
伙计愣了下后,不咸不淡的说了句,“没想到您是行家”
虽然是夸,可从他的语气能够听出,对林剑的话不以为然。
刘墉是谁?清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翁方纲、铁保、成亲王并称成铁翁刘。
刘墉的书法集帖学书法于一身,温柔敦厚、用笔圆润,墨色凝重,其中喜好用浓墨也是他书法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因此他也被称为浓墨宰相。
特点虽然鲜明,却也给仿造者带来了麻烦,对于墨量的使用,绝对考验一个人的仿造技术水平。
因为浓墨,所以刘墉的书法看上去比较有力量感,而且刘墉能融合和王羲之、颜真卿、钟繇、苏轼等人书法的精髓,师古不泥古,能够自立面目,这也是仿造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但这不代表刘墉的书法没有缺憾,他的特色是圆润而且涵容万物,可是这一点恰恰是他心理极度卑微的证据。
什么意思呢?就是奴性太重!以至于他的书法,用笔圆润却少了些锋芒,不对,应该说半点锋芒也没有,那所谓的力量感不过是浓墨带来的表面冲击力,可长时间看上去,就像是得了软骨病的人,站不直、坐不住,
清朝的字狱盛行,刘墉更是连只字片语都不敢随意留下来。
内心对于zheng权高压的恐惧让他无法进行艺术的充分发挥。
这也是他喜欢用浓墨的原因,他要用厚重的笔锋和浓浓的墨色将自我的躯壳包裹起来。
因此,刘墉的书法在很多大师眼中,是没有精神的,缺乏一个人士大夫的精神内核,只是个乖孩子。
反观其它书法大师,比如颜真卿,颜真卿的书法,如关羽坐帐、气势逼人,中正刚烈的士大夫气息始终萦绕在颜真卿书法的字里行间,那是一种昂扬、喷薄的气质,绝非低眉顺目。
然而刘墉书法中的缺憾,并非人为主观就可以克服的,是时代客观的大环境造就的,所以这只能说是缺憾,却不能说是缺点!
但仿作的人往往忽略了这点,尤其是水平不到一定层次的仿作,只要掌握了特点,一眼就能看出来。
“你看你们这幅字,墨用的倒是不少,可也太多了,这已经不是圆润而是臃肿了。”
林剑直言不讳的点出这幅字的毛病,这回小伙计不敢轻视了,弱弱的问道,“您是同行?”
赵亮笑道,“不是,放心吧,今天不是过来砸场子的,而是想高价求一幅作品,就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胆量接”
伙计闻言,喜笑颜开,“没问题,您提要求,我们一定满足”
林剑也不绕弯子,“我要找一副郎世宁的肖像图,价格嘛,我可以给这个数。”
说话的时候,他举着一个手掌晃了晃,意思就是5万
伙计眼睛一亮,5万求一幅高仿,这价儿可不低了,只不过点名道姓要郎世宁的画,伙计也拿不准,只能歉意道,“您稍等,我给老板打个电话问问情况,郎世宁的画不多见。”
林剑很好说话,“理解,去问吧,我们随意逛逛不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您随意,我很快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