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天字一号顽主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曾经的月盛斋(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四十二章 曾经的月盛斋(求收藏!求推荐)(1/2)

目录

提起户部街马记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北京流传这一句老话,“帝王食之津津有味,民间相传不胫而走。”

作为旧时代京城的一大美味,红通通的酱色烧的又焦又烂,特有的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美柔嫩不腻口,没有半点腥膻,这可是当年最难伺候的老佛爷慈禧太后吃了都忘不了的美味,可想而知百年前的月盛斋是何等的风光。

追溯起来,这月盛斋是清乾隆三十年,家住牛街的回民马庆瑞创办的,算算时间,比美国建国还早了十多年。

马庆瑞家境贫寒,十七八岁时,经一个在礼部衙门当差役的亲戚介绍,在礼部补了个临时的差役,每逢礼部举办祭祀时,就去看管供桌,由于马庆瑞做事勤快,每当他把自己的活干完后,还能帮别人做些事情,因此很受一些太监和官吏的称赞,每逢礼部有事,就把他找去,有时候管事的小吏还把祭祀用完的供品赏他一些。

一次,他领到了一只全羊,拿回家后吃了些,之后很聪明的将剩下的羊肉挑到街上去卖,从此以后,马庆瑞便经常廉价从差役手中收买“祭羊”去卖。

那时候前门外东西荷包巷子是个繁华的商业区,马庆瑞每天推一辆小车来此摆摊卖生羊肉,买卖虽好,但赚钱不多。

马庆瑞在看管供桌时,曾经在御膳房烧火洗碗,同一位专做羊肉食品的师傅关系不错,便学会了一手酱羊肉的手艺,于是,他尝试着制作酱羊肉摆到荷包巷子来卖,由于这条巷子出入的官吏很多,其中有认识马庆瑞的,知道他在御膳房帮过忙,因此,他制作的酱羊肉人人争着买,一天做多少就卖多少,生意越做越旺。

最开始没什么规模可言,就是一路边摊,但仅仅十年之后,马家便从户部旁边一个姓金的满族人手里租了三间房,第一代创始人马庆瑞从游击队转向正规军,开起了清真肉食店,起了“月盛斋”的店名,意思有两个:一是指斋月开张,另一是指月月兴盛。

旧都物略中的记载,“月盛斋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楼碍目,此斋独立其中,巍然不易。”

月盛斋正式开张后,门市经营生羊肉和酱羊肉两种商品,从马庆瑞起月盛斋就制作酱羊肉,但是真正成为五香酱羊肉行销全国,那还是清嘉庆年间,第二代传人马永祥时候的事了。

马永祥是马庆瑞的儿子,为人很能干,好学习,他得到经常买肉的太医院太医帮助,对原来制作酱羊肉的佐料配方进行了修改,加入了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几味中药,再加上适量的酱和盐,用这个配方制作的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可以促进食欲,开胸理气。

当时的太医品尝后赞誉道,“重在美味,寓补其中。”

月盛斋因此誉满京城。

后来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月盛斋传到第三代传人马吉昌手中,一直租赁房子的金姓房东因负债,预支了多年的房租也难度日,便找了保人将三间门脸房卖给了马家,

自此买月盛斋肉的人更多了,又都是些达官显贵,所以要预定,先付些钱才能买到肉。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写到,“正阳门内户部街所制酱羊肉为京城第一,外阜所销甚广,价之昂亦无比,然购买者并不因此却步。”

可见当时之盛况!

光绪年间,月盛斋第四代传人马德成、马德明等兄弟继续做酱肉买卖,而且空前的繁荣,因为慈禧太后特别爱吃月盛斋的烧羊肉,这就是活招牌,谁不知道慈禧会享受?她用的吃的都是最好的!

当时,月盛斋除了酱羊肉和烧羊肉外,还有传统食品,白羊头肉、炸松肉、糖卷果、炸枣卷果等,但慈禧最爱的还是酱烧羊肉,慈禧为了经常吃到烧羊肉,还特恩准发给月盛斋四道进宫腰牌,便于随时进宫送肉,并经常派她的亲信李莲英来月盛斋取酱肉和送赏钱,那个时候,月盛斋正式进入了兴旺时代。

民国时期第五代传人,也就是马德成的小儿子马霨y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店煮肉,七七事变后,由于小RB占了京城,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羊肉不好买到,月盛斋只能勉强弄到些牛肉,于是便改做酱牛肉了。

当时的马霨正值青春,脑筋活络,他不想看着全家等钱吃饭,干脆自己到前门乘火车,冒着战争的危险到张家口买回一只或半只羊,自己背回来煮了再卖,为了逃过抓兵和抓劳工,他提前由父亲那里接过了月盛斋掌柜的称号,勉强维持着月盛斋的买卖。

当时的弟兄四人进行了分工合作,老大马霖卖肉,老二马震负责外部事物,老三马雯管账,老四马霨煮肉,负责经理事宜。

一家子齐心合力,熬过了那个最艰难的时期,等来了新华夏的胜利。

建国后扩建天安门广场,月盛斋按照ZF安排,搬到前门外永增和银号。

后来开启了公私合营的时代,ZF解决了月盛斋的债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