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金朝瓷器(求收藏!求推荐!)(1/2)
谁也没想到,马冠福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孟大爷直接翻脸撵人了。
刘山河连忙拦住激动的孟大爷,试图打圆场,“大爷,您别急,专家也不是机器,何况就算是机器也有走眼的时候,我们这位马老师,可是国家级的专家,曾经多次登上过中央台节目的专家,他的话在国内就是权威”
不说还好,一说孟大爷更激动了,要不是腿脚不灵便,能跳起来咬人。
“少说没用的,就问你这罐子买不买,不买就别废话”
靠,这个孟福林还是个暴脾气,一点就着的那种
“东西只要是真的,我们肯定买,孟老,您听我说,我只是说这件宝贝不是宋朝的,但也没说是近代仿品不是?”
还是马冠福出面镇住了孟福林,一句话打消了对方的怒火。
“那你说,不是宋朝的是哪个朝的?”
见孟福林气消了大半,众人松了口气,马冠福也不敢藏着掖着了,直接道,“有可能是金朝的”
“金朝的?”
随着孟大爷的质疑声,所有人都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马冠福下意识的想端起茶喝一口,结果拿了个空,讪讪的收回手,砸着嘴道,“在说缘由之前,就必须要知道金朝的历史,1115年金朝建立,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也就是靖康之耻。
1163年,南宋隆兴北伐的时候,金就和南宋议和了,议和的条件就是南宋称臣,使两国关系稍微近了一点儿,每年宋给金的岁贡改称为岁币。
这次议和也使金与南宋相安了40年,有了充足的时间发展经济。
经济起来了才有化方面的兴盛。
但金朝毕竟存在的时间太短,更没有本民族的瓷化,因此过去人们对金代瓷器根本没有研究,更不说金瓷,就说宋瓷。
当时把很多北方金代时期的瓷器都叫宋瓷,直到近些年来,才分得比较清楚,把金政权辖区内的瓷器彻底分出来。
金代最早的辖区就是东北,东三省大半都在其辖区,常年身处中原以外,中原化传播不过去,导致手工业比较落后,直到金朝南迁以后,进入广大的华北地区,才意识到当时世界上有这么先进的技术,看到了瓷器的生产。
当金人看到这么多优良的瓷器,自己却没有后,便开始大规模仿造,拍卖会上常见的正八梅瓶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众人纷纷点头,林剑点的尤其狠,他这是学到知识了。
“金代的陶瓷生产,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金王朝建立至金海陵王迁都燕京,这个时期的陶瓷产品,绝大部分是日用粗瓷,产品釉色单调,器型不规整,朴拙,胎骨厚重而色杂,烧结程度不高,除了少数白釉黑花瓷器,绝大部分没有花纹装饰,器物也大多是碗,盘,瓶,壶,罐。
根据这时期陶瓷器的情况,说明金代早期的陶瓷生产水平比起关内地区落后了一大截,比起同时代宋朝的陶瓷生产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金后期是指金迁都燕京以后到金灭亡这段时期,陶瓷开始大规模生产。
从靖康之变,到金海陵王迁都近三十年之间,金兵每次南侵,都是以人口,财富,土地为战争目的,当时的中原也是北宋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自然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因为长期饱受战乱,窑工南逃,陶瓷生产基本上处在荒废状态,一直到金世宗完颜雍上台,在他执政的近三十年间,宋金停止战争,社会安定,金朝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陶瓷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但恢复的也有限,技术更是停留在过去水平,几乎没有发展,大多以仿制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时代特点。
再者,当时金朝人的主要生活集中在军事方面,对于化艺术的追求并不高,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开发出的金朝古墓出土物,有很多都是日用的碗盘,器型方面也基本上是承袭宋式,且需求量特别高,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适合广大劳动人民过清苦生活的需要,金代的窑工沿用唐代生产日用陶瓷的叠烧工艺。
叠烧工艺就是在器物的内底,先刮去一圈釉,使其露出胎骨,让叠烧的器物的底足置其上,这样生产的瓷器虽然粗糙一些,但产量可以增加好几倍,颇受民间追捧,后来到了大明朝,叠烧工艺发展到了极致。
总得来说,金朝陶瓷最大的特点就是跟宋瓷类似,但釉色单一,偶尔有纹饰也很简单,以花卉,各种折枝缠枝和萱草纹为主,其次有人物,动物,水波等。
但大多还是素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