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孩子的进步 > 五十七章 摘西瓜去

五十七章 摘西瓜去(2/2)

目录

“这水池让我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有种从未有过的快活。”

自然中,儿子大脑出现了幸福与欢乐的因果感受。他快体会到人世间幸福的本源了。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是,许多人却不知幸福是什么,从哪里来,真正的幸福产生于内心,并影响着他的行为。它基于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和谐与真诚,由此创造出对事物的忠诚。王喜乐现在正在感受来自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并忠诚于自己的行动。

儿子解了暑气。他从水池出来,向前走了几步,拍着榆树说:“榆树伯伯真好。”说完在树上吻了一口。

儿子有了感恩意识。此时,树干在他心中已变成了人,它正用自己无用乃大用的胸怀浸润着儿子的心灵,发展着他与自然的关系。一个对树木有了感恩意识的孩子,他能不对家庭感恩吗?能不对他脚下的土地感恩吗?他一定会。

“爸爸,西瓜地在哪?四周怎么看不见?”

“小查汉滩这么大,西瓜在哪不是一转眼能找到的,我们必须选择出正确的方向,你先去旁边的菜地里把西红柿、黄瓜等菜各摘几个,这些菜你没亲手摘过吧?”

“是的。”

儿子走了。我走出树荫对各个方向进行了侦察。

儿子摘菜的事搞得很顺利,一会一样,然而在精神上却难以得到安慰。每摘回一样他总会问找到西瓜了没有?我说道:“只要你能把菜地里的菜每样摘几个,我就好了。”

儿子一听,来回跑的更起劲了,似乎目标近在直尺。

“摘齐了,”他摆弄着各种蔬菜说,“爸爸,西瓜地呢?”

我再次走出树荫,站在路上,抬头望了望太阳。太阳象是为了给谁保密,正用强光护着全身。我心里清楚,一指方向意昧着今天野营的成败在此一举。我向北面一扬手说西瓜地在北面不远处的坡下。儿子激动地说道:

“咱们赶快走。”

我们从这里踱到那边,约走了二百米,四周全是玉米地。我心绪开始有点乱,儿子也不住地问西瓜地在哪里。我见水渠里扔着一块新鲜的西瓜皮,我清楚,西瓜地就在附近。

转过玉米地的拐角。拥挤的田地里出现开阔了一下,阳光辉映在那一颗颗绿色的珍珠上。我眼睛猛然一亮,“西瓜,西瓜,”儿子却抢先高喊起来,他向西瓜地冲了过去。我忙喊道:“站住。”

“干什么?”

“进西瓜地要注意什么?”

他明白过来,小心地进了西瓜地。

“爸爸,这个西瓜上怎么有个洞?”儿子东看西看说。

“是被老鼠偷吃了吧,我也不知道。不过,瓜地里偷吃西瓜的小动物不少,它们一到晚上就出来偷吃西瓜。西瓜地里的西瓜不会像街上的那样,个个光溜溜的,坏得一定不少。”

“一颗坏西瓜,又一颗坏西瓜,”儿子在玩中不断有新发现,“爸爸,我原来想这里的西瓜跟大街上的一样,齐刷刷的,没想到是大大小小的,还有这么多坏西瓜!”

“喜乐,人为什么要经历实践,许多事看起来很简单很容易,但想要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爸,你说的这种事情在玩时候可多了。”儿指着一颗十斤左右的西瓜子说,“这颗西瓜怎么样?”

“非常好。”

儿子摘下了瓜,他抱着向前没走几步就不行了,说:“爸爸,帮帮忙,我马上不行了。”

“喜乐,这颗西瓜我帮你抱上,你再摘一颗,榆树离我们约有三百米,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看看摘多大的西瓜为好。”

我简短地说了一下,然后抱着西瓜往榆树走去。儿子在西瓜地里站着,看着满地的大西瓜,最后摘了颗三、四斤重的小瓜,老老实实地走出了西瓜地。

回到大榆树,儿子从包里拿出刀子,摆出一副极狂的架式,高声喊道:“西瓜,我来了。”

“慢着。”我向他摆了一个手势说。

“为啥?”

“现在西瓜是热的,不好吃。我们把西瓜放在水里凉上一会,再利用这时间,架火,煮方便面,好好吃顿午饭。”

儿子停了手,看看我,说“爸,没道理呀,做了饭,这么大的西瓜怎么能吃掉。”

“这也对。”我说,“那只能吃西瓜与方便食品了。”

“就这样,”儿子说,“我再到水里与西瓜玩一玩。”

我背靠榆树闭着眼睛。“爸爸,西瓜凉了吧?”儿子说。

“噢!半小时了,我还以为连十分钟都不到。”我说,“吃西瓜喽!先吃哪颗?”

“先吃大的。”

“为啥?”

“大的重,吃了减轻负担;小的轻,带到路上吃,省力。”

“喜乐会考虑问题了。”我说,“你说我为啥选择去北面找西瓜?”

“不知道?”

“在你摘菜的时候,我是侦察了一下,发现北面那侧的草丛中有两块西瓜皮,通过判断决定向北面走,所以说无论走到哪,都要学会从当地的实际情况打听有用的东西,这才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学习。”

我们吃着、谈着,话题主要集中在孩子那些童年趣事上……

吃完西瓜,收拾好东西,再次返回到金三角时已是四点了,我们进了上次吃过饭的那个饭馆。“这不是‘五?一’来过的那个孩子!”从身后传来声音,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这里做饭的阿姨。她续继说,“你也不怕把孩子累着!他才二年级。”这位阿姨怎么知道王喜乐是二年级呢?因为上次来这吃饭时,与她交谈过。他的孩子也上二年级,只不过不与王喜乐同校。

“现在能吃苦的孩子不多了。我们是牧区人,孩子到城里上一段时间学后,个个懒得都不想干活了。”

“懒是现在娃娃的通病,”我说,“大家都希望只好孩子学习好,别的都无所谓。”

吃完饭,路上很是空荡。我们吹着口哨,唱着歌,情绪高昂,向家骑去。儿子相信,他能一直这样骑下去……

“咔嚓”走到二十四公处,儿子的车链子断了。下了车,儿子捡回车链,我看了看,耸耸肩说:“没办法。”

我解下自己自行车上的绳子,绑在他的车把上,然后托着他往回骑。走了两公里,到二队处,“喜乐,下车,车链子好了。”我说。

“爸爸,断链子还在我的车筐里,你怎么能说好了呢?”

“看见路边那根细铁丝了吗?”我指点说“你去把它捡过来。”

“学习要为生活服务,”儿子捡过大约如火柴粗的一节铁丝,我从小工具代里拿出钳子,把铁丝弄成销子,然后放倒自行车接好了车链子,说,“喜乐,虽然铁丝比较软,但骑回家还是没问题。如果越上学越对生活中的问题没了办法,那说明所进行的学习是天下最无用的学习。”

我们说着骑着,八点多,离吉兰太还有一公里,一列火车由南向北开了过来,西边的太阳正用金色武装着晚霞。我们在烈日里奔跑了一天,灼人的太阳正在被远山吸纳,一种宁静的温馨进入心田。

火车走了,太阳走了,我们也该走了。儿子说道:“爸爸,山那边的景色真好看。”

是啊!经历让人发现美,三个月前,儿对此景还嗤之以鼻呢!

就这样,在这个有点像苦行僧味道的非典假期生活接近尾声,儿子在坚持一小时学习的基础上,一边通过游戏与三、五个同学成了好玩伴;另一边我也教授了他象棋、跳棋、围棋、五子棋等争夺时间,在这种竞争中孩子二年级的生活结束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