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孩子的进步 > 第十七章 新学期 新思绪 新行动

第十七章 新学期 新思绪 新行动(2/2)

目录

“差着多呢。”

我俩重新做起了准备。

“爸爸,烤羊肉串需要这么多柴而且还这么粗!”儿子望着我抱过来的柴吃惊地说。

“细柴很快会烧掉,它的任务是把粗柴引着。粗柴着了,火才能够了;如果粗柴不着,细柴的火再热闹也没用。”

我点着了火。那一上一下、忽大忽小的美丽之火,引起儿子的兴趣。他不断问我有的火焰为什么发黄,有的为什么发红,有的为什么着起来特别暴烈而有的却不是,都是柴,为什么不一样。他的这些问题,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教育也应跟这堆燃烧的柴一样各有特色。因为每个孩子在爱好、兴趣、愿望、志趣、情感方面都不同,不顺应孩子天然性情的教育肯定没有好结果。儿子的性情特点又在哪里呢?”

粗柴着了,羊肉串被不断烤出来,“真好吃,真好吃。”儿子边吃边赞叹。而我脑子里却思谋属于儿子的性情特点是什么。

“爸,给,”儿子递过羊肉串说,“我吃了好几串了,你一串还没吃,我都不好意思了。”

儿子有“孝”念了,这是以前没有的,可谁也没有教过他。他的举动让我想起昨天夜里对《易经》的冥想,这会儿我望着火堆里的柴分明是一个“德”字。

“爸爸,羊肉里的油滴到柴上火的颜色就变了,真好看。”儿子眯缝起眼睛说的即有表情又有手势。过了一阵,他说。 “爸爸,我今天买的东西不合理。”

“为啥?”

“野外必须有水。我光顾买好吃的了,没买水,口渴了。”

“喝饮料。”

“饮料越喝越渴。”

“为什么会忘了买水?”

“不知道。”

“因为当时你刚吃完饭,水是最不需要的东西。喜乐,以后做事要以事情的需要来想问题,来作准备,不要凭自己的需要。“我说,“喜乐,水坝边有种声音,你站在水边听一听。”

儿子站在水边听了一会,说,“什么也听不到。”

“喜乐,你背过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润物细无声。’”

“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朝杜甫的诗。”一说到诗儿子流露出自信。

“你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去听水坝里的水。”

“我听到了。”一会儿子兴奋地叫起来。

“你听到什么了?”

“我听到'磁磁磁'的地在渗水。”

“听得好。那磁磁磁的声音是许许多多还未发芽的小草根的吸水声,”我说,“喜乐,你看这里美不美?”

“一点也不美。”

“为什么?”

“光秃秃的。”

“这里确实一点不美,但那些树桩证明过去这个地方是个绿树成荫好地方。这如同人们的生活,不可能总与水坝里的水那样有节律地、平静地潺潺沿着小溪流动。生活中总会有激动和震荡,有高潮和低潮。对于你的学习也一样,出现上下起伏是很正常的事,这是生活的法则,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人乃万灵之主,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你现在学习情况跟眼前这景像是一样的。虽不好但并不要紧,爸爸希望你无论遇到多么大的难处和不公平的待遇,都不要放弃学习的信念。希望你能像水坝下那些小草根一样,无论环境怎样都要努力发出‘磁磁磁’的吸水声,为自己积累成长的能量。”儿子一脸茫然听不懂我说话的意思,但好像又有点感觉似的点了点头。

吃完东西,我们上了水坝东面的沙坡,我看到一处好像有点长锁阳的迹象,下意识地铲了一锹,然后轻轻向前一扬。“锁阳头,”儿子一声惊呼,迅速向前跑了两步从地下捡起了一个锁阳头。我一看,这是一个硕大的锁阳头,分明是刚铲出的。我心花怒放,一把搂住儿子激动地说,“喜乐,你眼晴真尖,我们挖上锁阳了。”

“锁阳在哪?”儿子急切地问。

“就在我刚铲的那。”我转身用手指着说。

儿子急忙跑过去,用手往外刨沙子。“锁阳。爸爸,我找到了。”他喊了起来。

我俩的心情难以言表。粗壮的锁阳头一苗接一苗的被刨出,一共二十五苗,过个过程与场情让我周身涌动着一种成功感,我想儿子也一样。待我挖完锁阳向坑里回填土时,儿子不解地问:“爸爸,锁阳挖都出来了还费那个劲干吗?”

“这叫可持续发展。挖锁阳时我特别注意保护了根,现在填上土明年它还会长;如果不填土,或挖的时候把根破坏了,它以后再也不长了。”听我说完。儿子用他的小手不断向坑里推沙子。

挖完锁阳,口渴的问题马上突显出来。儿子建议向那位老伯要点水喝,我不同意,他不解地问为啥。

“男娃娃做出不合理的事,就要对结果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表明了态度。

“只能口渴着往回骑了。”儿子咧着嘴说。

“对。用意志力骑回去。爸爸相信你。”儿子被我乐观的态度所打动。他说:“不就十公里吗,骑回去。”

骑了几百米,王喜乐笑着说:“爸爸,讲隋唐。”此时我说道:“坏了,我们忘了个东西。”

“都拿了呀!锁阳、锹、吃剩下的东西。”

“我们把食品包装袋给忘了。”

“那是费品,是我收拾东西时不要的。”

“那是拉圾,东西不能乱扔。”

“那有啥,扔的人多了,好多大人都在扔。”儿子有理地说,

“喜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你们在学校老师不是经常教育你们要爱护环境吗?”

“那是在学校。”儿子说,“在学校扔拉圾要是被抓到要扣班分,老师还要罚我们的,一出学校谁管呢。”

我心惊了一下,感到这里有很严重的逻辑问题,但一下子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说:“别人咱管不了,但我们要管好自己,你说今天的塑料袋捡不捡?”

“一共才五、六个食品袋,可以经出来这么远了。”儿子驽着嘴说。

与其说人千遍,不如行动一遍。“喜乐,今天污染环境是爸爸的不对,我接受惩罚,你等着,我去捡。”一会儿我回来了。一路上,儿子再也没有提起讲隋唐故事的事。

终于到家了。“喜喜,渴了没?妈妈把水凉好了。”妻子的话音还在空中,儿子已冲到茶壶边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你看把娃娃渴成什么样,少吃了,还是少穿了,一天不管孩子的学习就受这个罪。为了啥?”妻子说。

“妈,你别说我爸,我们挖上锁阳了,特别多,还是甜的。下次我还去。”儿子兴奋地说。

儿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前几次挖锁阳的失败,每次都会让孩子在体力、意志、情感等方面都得到锤炼。只不过,前几次是大人强迫孩子去的,通过这次的成功至少在情感上让孩子产生了主动的感觉。成功的感觉,目标的感觉,行动的感觉可能是教育的全部吧。

正常的人,伤心会哭,开心会笑。那没有感觉的人呢?望着儿子在这次找锁阳的野营中感觉到自己的那种高兴劲,我心里反而产生了忧虑。儿子学习名次不靠前,肯定不会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肯定会被应试式的学校学习生活排除成这个世界之外的人,完全会成为一个没有感觉的人。一旦人到了没有自我感觉的时候,堕落必将会成为人生的唯一选择,因为现在中学里堕落的学生绝大多的路径数基本都是这样。

今天野营的成功,让口渴的我俩在往回赶的时候心里生出莫明的冰凉,还是原来的那十公里路风景却有了别致,沁人心脾,看来自然真能给人带来一种超然,让人用新眼光去衡量生命的能量。此时,我坚信只要人有了自然美,能从自然中品味力量,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永远不会堕落,内心永远都活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