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三千九百九十章 机载反卫星武器?

三千九百九十章 机载反卫星武器?(2/2)

目录

目前,我们的团队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在部分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距离实现实用化的机载反卫星和反弹道导弹激光炮系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攻关。”

听完吴浩的讲述,现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旋即又被热烈的讨论声所打破。

那位白发苍苍的周老目光中满是感慨,率先发言:“小吴,你们团队所面临的挑战确实艰巨无比,但你们所展现出的技术思路和探索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从对卫星轨道数据的精确获取,到对弹道导弹全阶段的探测跟踪,每一项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但一旦成功攻克,那将极大提升我国在战略防御领域的实力,真正实现御敌于千里之外。”

一位从事光学研究的中年专家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吴总提到的根据大气状况动态调整激光束发射角度和能量,这对我们光学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需要研发更加精密的大气参数监测设备,实时反馈数据给激光发射系统。

同时,在多波段探测系统中,光学部分的精度和灵敏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确保在复杂环境下能够准确捕捉目标。

我认为我们可以和浩宇科技在这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的突破。”

身着海军军装的陪同领导此时也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若能成功实现机载激光炮反卫星和反弹道导弹,对我们海军的战略意义同样重大。

在远洋作战中,卫星是我们获取战场态势信息的关键节点,若能拥有反制敌方卫星的手段,将极大削弱敌方的情报优势。

而在应对敌方远程弹道导弹威胁时,机载激光炮可以在导弹飞行的助推段或中段进行拦截,大大提高我们舰艇编队的生存能力。

我们海军也愿意为这项技术的研发提供实际作战场景的数据支持和测试平台。”

那位提出问题的陆军技术专家微微皱眉,思考着说:“从装备搭载角度看,对飞机动力系统和机体结构的优化,必然会影响飞机的原有性能。

我们需要权衡如何在保证激光炮作战效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飞机机动性和航程的影响。

或许可以考虑采用模块化设计,让激光炮系统在不执行任务时能够方便拆卸,以恢复飞机的常规性能。这方面我们陆军在车载装备的模块化设计上有一定经验,可以分享给浩宇科技作为参考。”

现场的年轻专家们则跃跃欲试,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瞄准跟踪算法,提高系统的自主决策能力;有的则提出探索新型的激光材料,以提升激光炮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

整个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各抒己见,为攻克机载激光炮反卫星和反弹道导弹技术难题出谋划策。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